《反脆弱》第16章 混乱中的秩序

2020年6月21日 共学《反脆弱》 Day20

今天我们共学的是:第16章 混乱中的秩序

阅读与思考:


问题一:杠铃策略应用到教育领域的体现是?

杠铃策略应用到教育领域的体现是:

一个自学成才的人,与一个用“填鸭”式方法教出来的人,即他们的知识仅限于课堂教材。

这两类人之间的区别,不在于他们在官方的本科课程学习上的差异,每个人都知道这种差异即使很小,也会被分数放大,他们之间的真实差异实际上存在于课堂之外。

当塔勒布十几岁就开始发表文章后,他的父亲就彻底不管他了,对他唯一要求就是“不要被学校开除”。

这里是一个杠铃策略——在学校里只求通过考试,把时间都花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上,不期望从学校里得到任何东西。

问题二:举例说明塔勒布学习的方法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塔勒布不相信结构化的学习,他相信的是:

一个人只要有一个私人图书馆,并花费时间漫无目的地(但理智地)遨游在随机学到的知识中,那他不上学也可以成为一个智者,而不会成为书呆子。

只要我们的生活遵循正常的秩序,我们就需要一些随机性、混乱性、冒险性、不确定性、自我发现、非致命的挫折等来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塔勒布是杠铃式自学者,因为他在学校只学极少的必要知识,能通过考试就行,但是博览群书。

塔勒布贪婪地阅读人文、数学、科学、历史等各个方面。

后来他专注于统计学,因为对概率和随机现象的痴迷研究,为他将来在投资领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经常听说的那句,技多不压身,意思不就是正好如此吗——平时多学一点知识,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用上。

对我来说,熟悉的工作提高效率,八小时之外认真学习。

在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的情况下,广泛阅读各个领域的书籍然后挑一两个自己喜欢的展开主题阅读。

长此以往,说不定将来什么时候就用上了。

问题三:印象深刻的⼀句话是哪句话?

我从13岁左右开始就养成了记录阅读时间的习惯,一周差不多会阅读30~60个小时,这个习惯我已经保持了很长时间——塔勒布


定投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反脆弱》第16章 混乱中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