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气袭人知昼暖

花气袭人知昼暖

高一七班黄韵熹37号

花袭人,原名花珍珠,位列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的第二位。

“袭人”这一称呼源于“花气袭人知昼暖”这一诗句,是宝玉给起的。想起来便觉得暖融融的,一如花袭人温柔的笑容。但花袭人着实是令人又爱又怕的角色。

第二十一回的回目将她赞作“贤袭人”,脂砚斋在一旁批道“当得起”。花袭人对宝玉的确是一片真心。她为劝宝玉收敛他那成日在大观园里与姐姐妹妹“厮混”的性子,假借家人赎回的机会,软语劝说,其真切之情溢于言表。她知不能使宝玉改变,只愿他能规矩些不让老爷(贾政,宝玉的父亲)生气。她珍重宝玉,但远不能称作“赤诚”。她的真心里掺杂了“争荣夸耀之心”(《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因此我也私心里觉得,她排在晴雯的后面是有原因的。

她也夹带丫鬟间的“排他性”——对王夫人打小报告,导致四儿、晴雯等人蒙受不平的侮辱,甚至因而间接导致了晴雯的死亡。晴雯受到了何其冤屈——她自珍自重,却因长得风流美丽被白白诬陷。而看似“粗粗笨笨的”袭人,才是真正在背后狠下心、为成为宝玉枕边人而不计姐妹情谊的人。袭人袭人,真成为了攻击性极强的“袭人”之为。

提起晴雯和袭人之间的瓜葛,必须提到脂砚斋的一句批语——“晴为黛影,袭为钗副”。晴雯的真性情和黛玉是有些相像的,而袭人则一定影射了薛宝钗——不禁令人想起薛宝钗曾使出的“金蝉脱壳”之法——将自己的嫌疑推给黛玉,推得一干二净。晴雯的死,便是宝黛爱情悲剧的预示。

那么袭人在“金玉良缘”之中,是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木石之盟”面前,是否表现出了反感?答案是肯定的。袭人和薛宝钗有一次谈话,宝钗认为她不可小瞧,自此后两人可以说是是同一阵营。在宝玉错诉衷肠(《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后,袭人“怔怔落下泪来”,开始盘算“如何避此丑祸”。她并不将黛玉当做自家人,不逾矩却疏远。在《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中,一众人谈起大家过生日的月日,正说到二月无人,袭人随口提起了二月十二是黛玉过生日,但其一句无意中的“就只不是咱家的人”,蕴含了何等的疏离,使我耿耿于怀至今。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袭人最终也逃脱不得悲剧在其身上的发生,尽管她费尽心思,最终也只得一场“无缘”。“花气袭人知昼暖”,最初笑容温柔的丫鬟,只不过得了一场空,如同凋零的花,哪还有花香呢?

u��G�j(��

你可能感兴趣的:(花气袭人知昼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