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经理事迹报告

项目经理简要事迹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组织学院新址建设

 该同志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并及时将理论成果转化到组织新址建设中。特别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中,能够自觉运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指导工作,在组织规划设计和建设中,依据总公司的决心意图,紧紧围绕学院所担负的中心任务,把利于教学训练、可研和便于管理及“建起来用着舒服,运行中节约财富,管理上不背包袱”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学院长远发展,坚持“适用、耐用、够用”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防止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中心居中、崇尚自然、节约资源、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带领有关人员走访调研了16家新建单位和场馆,数次咨询和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在上百套规划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最终规划设计方案,为实现学院的建设目标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该同志认真学习和运用国家、北京市有关文件精神,严格贯彻落实总公司关于工程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把工地当课堂,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请教,总结出了抓好工程质量和确保现场安全的“321”管理思路和“4+4”督导办法,为组织新址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质量及安全保障,确保了上级领导提出的“质量有保证,经费不超支,人员不倒下”的目标,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

 二、爱岗敬业,在组织学院新址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是密切协调周边关系,创造了和谐共赢的建设环境。学院确定搬迁新建后,协调各级关系,争取地方政府和驻地群众支持是搞好新址建设的关键。一年多来,在公司的领导下,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到北京市、区政府部门走访、组织师生到新址周边村镇开展“学雷锋做好事”、开展共建活动,使当地政府和群众切身感受到学院的迁入和快速发展对促进当地经济、改善村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由于工作到位,在新址建设中,没有发生任何纠纷问题,提升了学院形象,营造了地方政府和驻地群众关心学院建设、支持学院发展的社会氛围,为新址建设的正常运转创造了条件。 二是绞尽脑汁疏通地方政府渠道,确保了学院新址市政设施建设圆满完成。学院新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各类管线长达26公里,由于动迁工程浩大,涉及搬迁补偿问题较多,原定2009年6月底前全部交付使用的承诺直至9月14日才全部兑现。为了确保学院如期搬迁,一年来,根据公司意图,多次拜访市区政府部门,想尽一切办法疏通各种渠道,经过不懈努力,学院新址永久性供水、供电、供气问题得以圆满解决,不但为学院按计划搬迁提供了可能,减少经费投入近3亿元。特别是在供电线路施工受阻,严重影响学院如期搬迁的情况下,竭尽全力敦促和协调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采取强施措施,为如期搬迁提供了可能。

 三是想方设法协调地方政府,及时解决了新址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①带领基建办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理完结了涉及土地和建设的6项关键手续,使新址建设合法化。②2009年上半年,该同志带领有关人员多次深入村镇与村民代表反复磋商,利用多种渠道寻求地方政府支持。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最终分别以比较合理的条件与三个村委会达成了土地租赁协议。租地500余亩,不但解决了室外训练设施建设用地问题,也为整体搬迁创造了条件。③协调区政府,解决了专用通道及学院加油站建设用地问题,确保了出行便利。④争取市政府给予学院新址院内配套设施建设特殊补助经费4000万元,缓解了市政建设经费不足的压力;协调区政府,帮助解决供电站增容扩建经费2566万元,协调区政府给予学院永久性供电高压线路拆迁附加补偿经费1170万元,为按计划完成大市政建设提供了保障;协调市政府减免学院新址耕地占用税1048万元;协调区政府投资1200万元,综合治理学院新址东侧两个废旧土坑,绿化美化了学院周边环境,提升了学院外部形象。

四是督导施工单位抓好工程质量和现场管理。学院新址建设采取的是工程总承包方式,分别由两个公司承担施工任务。建设中,该同志在公司领导下,督导施工单位采取 “控制三道防线”,抓好“两个层面”、每晚“一次例会”的做法,严格落实每天“早上部署一遍、上午督导一遍、下午检查一遍、晚上讲评一遍”和“喝酒警告、出门报告、死盯死守、随叫随到”等管控措施,确保了工程质量优良,施工现场安全稳定,数千民工无一伤亡。使 “正规的管理秩序、良好的政治氛围、热烈的施工场面”贯穿始终;督导施工部队科学拟制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注重勤俭搞建设,把好设计审图关,最大限度的节约资金,相关管控措施得到联合审计组的高度评价。同时,根据市场情况及时督导施工部队组织物资储备,仅奥运前夕储存三材就达5000余吨,不仅为奥运期间不停工创造了条件,还节约经费上百万元。

 三、廉洁自律,树立了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在组织工程建设过程中,该同志严格落实““施工单位承办,监理单位把关,建设单位参与,审计单位监督””的工程总承包运作方式和现场管理“六项制度”、 “八个不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插手施工部队组织招标、选材、定货等具体事务,及时将有关信息发布到局域网上,接受全院师生监督,维护了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该同志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一年来,带领驻场成员,顶风雪、冒严寒,死盯死守,昼夜奋战,克服了工期短任务重、奥运期间停工、清除苗木险些遭遇群众围攻、工程建设缺水少电不通等重重困难,闯过了道道难关,从进场到庆典没休过一个节假日,以对学院建设高度负责的态度和顽强拚搏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确保了工程如期完工和施工现场安全稳定,为学院新址建设付出了艰辛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项目经理事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