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随笔

一.

产业二字对我来说有点抽象,我既不了解,也从未有过兴趣了解。在工作里对这块也总是拨一拨动一动,尽可能地想回避对接政府、园区、产业这类我丝毫不熟悉的部分。这是一种本能地排斥,丝毫未从价值层面去思考,直接将某些部分划为自己的恐慌区,越是排斥越不愿意触碰。偶尔避无可避,听各种会议、探讨、汇报,在这些抽象的概念里浸泡,也是左耳进右耳出,丝毫不用心。今天突然发现,有些人谈再有趣的东西都显得枯燥,而有些人可以把你认为非常枯燥的东西讲的很有意思。而一旦你感觉到有意思,求知欲和好奇心会引导着你主动去探索更多。找到这个触发兴趣的抓手很重要。

二.

必须承认,我们太容易被环境所影响和塑造。记得三月时考试,在家时常常有一整天的时间却看不完两页书,花点时间去图书馆,只待两小时也好,效率特别高。你一走入那个环境,看到一排排的书架,周围散发的浓浓书香和埋头阅读的身影,你不自觉地就定下心来。另外一个特别的感受是,前一阵子我特别厌班,毫无道理地隐隐消极怠工,但是这周开始状态神奇地好转,我发现最大的改变是一个特别积极的同事从北京来了上海,我和她一起工作时自己的状态悄悄被影响。如果你消极,去靠近那些正能量阳光积极的伙伴,让他们照亮你,也带动你,自律不仅靠驱动力,更靠影响力。

三.

深刻感受了一把定义的重要性。今天开会时有一种拨开云端见月明的感觉,同时也有一种啼笑皆非的荒诞。原因是发现一屋子的人,大家在一些最基本词汇的解读上,竟然能有如此差异化的定义,尚且不提我们还要将这些解读再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看似无法再分解的概念,却因为经常性的使用、提及,就忽略了在不同体系下、企业里,是需要明确、量化甚至深度说明的。这是教训,也是经验,不要因为熟悉,挂在嘴边而忽略了定义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否则一切的沟通都是荒腔走板,缺乏基础。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