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型资产配置指南》——读书感悟7

        经济周期的运行逻辑总是先有利率变化,然后债券再到股市,最后在商品上体现到达周期的结束。

        在经济周期中总有先行指标寓意着下一个阶段的轮动,比如券商的猛然拉升一般寓意着牛要来了,而开发商开始暴涨说明了房价可能又该涨了。

      在本书的末尾,作者介绍了在6个周期中不同行业的表现以及建议组合配置的比例:

阶段一,整体股票市场处于亏损状态,利率和股票价格都在下跌。此时组合比例应配置为股:债:现金=3:5:2;

阶段二,债券开始进入牛市,开始布局股票资产,此时配置比例为股:债:现金=6.5:3:0.5;

阶段三,商品价格即将上涨,此时配置比例为股:债:现金:商品=6.5:2:0.5:1;

阶段四,债券开始走熊,利率即将触顶。此时配置为股:债:现金:商品=7:1:1:1;

阶段五,按作者的逻辑吃酒喝药将是这个阶段唯一的幸存品,在这个阶段股票和商品牛出现结束信号,此时配置比例为股:债:现金:商品=3.5:1:4:1.5;

阶段六,几乎都是熊市,此时配置比例为股:债:现金=3:2:5。

至于为什么明知道要跌还拿着股票,是因为我们无法对未来做出准确的预测。作者说如果觉得不好,完全可以清仓立场,怕错过了行情,还可以定投回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积极型资产配置指南》——读书感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