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M-NET
首页
在线工具
Layui镜像站
SUI文档
联系我们
推荐频道
Java
PHP
C++
C
C#
Python
Ruby
go语言
Scala
Servlet
Vue
MySQL
NoSQL
Redis
CSS
Oracle
SQL Server
DB2
HBase
Http
HTML5
Spring
Ajax
Jquery
JavaScript
Json
XML
NodeJs
mybatis
Hibernate
算法
设计模式
shell
数据结构
大数据
JS
消息中间件
正则表达式
Tomcat
SQL
Nginx
Shiro
Maven
Linux
传习录
【晨读笔记:王阳明《
传习录
》(271)
图片发自App钱德洪录【34】【原文】先生叹曰:“世间知学的人,只有这些病痛打不破,就不是善与人同。”崇一曰:“这病痛只是个好高不能忘己尔。”[译文]阳明先生感叹地说:“世间将外在的知解当做学问的人,只是因为这些毛病革除不去,就是做不到‘善与人同’。”欧阳崇一说:“这个毛病只是个好高骛远,不能忘记一己之私而已。”[解读]阳明先生强调真正的学问并不是向外去追求广博的知识上的见闻知解,凡是一味向外用功
大珊老师
·
2025-07-28 12:22
2018-07-04
日精进打卡【知~学习】学习阳明心学《
传习录
》经典文章【经典分享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解析:虚灵原指宇宙世界最初的一种朦胧,混沌与原始的状态。
J0hn先生
·
2025-07-28 07:35
传习录
笔记13
【原典】爱曰:“圣人作经,只是要去人欲,存天理。如五伯以下事,圣人不欲详以示人,则诚然矣。至如尧舜以前事,如何略不少见?”先生曰:“羲、黄之世,其事阔疏,传之者鲜矣。此亦可以想见,其时全是淳庞朴素,略无文采的气象,此便是太古之治,非后世可及。”【译文】徐爱说:“圣人著经,仅为了去人欲,存天理。春秋五霸之后的事,圣人不肯把详情告诉人们,确实如此。那么,尧舜之前的事,为什么统统省略,丝毫不可得见?”先
海上明月共
·
2025-07-25 21:29
阳明三变
共读阳明《
传习录
》第28天今天共读陆澄录三十八——四十二(64—65页)今天读的这几节都比较短,也没有想到什么。最后王荣平老师跟我们分享他们在旺苍共读的情况。
凤凰鸟
·
2025-07-23 11:44
《华杉讲透王阳明
传习录
》有喜欢华与华的吗来认识下
问:“名物度数。亦须先讲求否”?先生曰:“人只要成就自家心体,则用在其中。如养得心体果有未发之中,自然有发而中节之和。自然无施不可。茍无是心,虽预先讲得世上许多名物度数,与己原不相干。只是装缀临时,自行不去。亦不是将名物度数全然不理。只要‘知所先后,则近道’”。又曰:“人要随才成就,才是其所能为。如夔之乐,稷之种。是他资性合下便如此。成就之者,亦只是要他心体纯乎天理。其运用处,皆从天理上发来,然后
且停一下
·
2025-07-21 16:24
王阳明问答语录《
传习录
》读书笔记摘录【读书笔记18】
王阳明问答语录《
传习录
》读书笔记摘录【读书笔记18】1、惟学功夫有深浅,初时若不着实用意去好善恶恶。如何能为善去恶?
爱玲姐说说
·
2025-07-21 14:55
每日传习1:个人的《
传习录
》学习计划
一直想系统的学习《
传习录
》,学习阳明心学,但却总觉得不到时候。经过了这几年的成长,我的心智更加成熟,心性也更加沉稳一些,感觉现在的自己有信心能把《
传习录
》系统的学完,于是就开始了
传习录
的每日学习。
良知即吾心
·
2025-06-24 18:38
每日传习
传习录
心学
学习
顶级思维方式——认知篇十-王阳明笔记
目录一、王阳明二、名垂青史成就三、《
传习录
》四、知行合一五、王阳明亲身实践知行合一六、“致良知”说七、守制讲学及继续平定叛乱一、王阳明基本信息姓名:王阳明,曾用名王云。
一颗正在价投韭菜
·
2025-06-24 18:38
人生思考
读书心得
笔记
见识
学习
阳明心学-
传习录
学习总结
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传习录
介绍:上卷:徐爱录、徐爱跋、陆澄录、薛凯录;主要探讨知行合一、心外无物、并由王阳明亲自审阅;中卷:王阳明亲笔写
wangYH.air
·
2025-06-24 18:37
学习
传习录
—致良知
致良知,知行合一1.良知能善去恶,达到良知需要我们立圣人之志,身体力行,健全身心,构建健全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2.致良知格物致知,致知,致“良”知。何为良,良作为修饰知,知为道,准测,才是行事之规范。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
No Knownledge
·
2025-06-24 18:05
王阳明心学
传习录传习录—致良知
《
传习录
》 学习笔记
前言我周某人,自出生到现在已二十多年,也有一些简单的人生经历,或是中二或是愤青或是故作老成或是傲然恃物亦或是茫然无所知等等,但只身独处时总会时不时去想人生三大终极疑问。2020年,我裸辞在家沉沦8个多月,后又迫于生存出来工作。在人生低谷时,对此生的疑问不禁提上心头,久久无法平息,常常羡慕古人,他们的物质生活不比我来的好,为何如此精彩纷呈?于是,我想要从古典文化中,找寻现代生活的意义,找寻所属我的生
征西时光
·
2025-06-24 18:02
哲学
其他
【
传习录
-叶圣陶校注版】-绪论内容读书笔记
【心即理】王阳明的学说都有其前提,此外诸说都是从这个前提上演绎出来的,即:“心即理”。此处所谓的“理”便是天理、原则、规律,也就是至善。理是整个的,不可分析的,人心天生即具有理,自然具有它的整体,不是一枝一节,所以王阳明说“心即理”。“理”的最高境界便是“至善”,既然人心本就具有“理”,那不是人人都是善人了?为什么世上又存在形形色色的恶人呢?于是他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私欲。由于人的私欲的存在,遮蔽
MicrowaveM
·
2025-06-24 18:01
人生
笔记
程序人生
职场和发展
学习方法
微信
其他
ZATA的文学和幽默知识积累
雅文来源内容王阳明《
传习录
》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于一人之心。马克·吐温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比十个只会讲道理的人更有吸引力。
ZhangTao_zata
·
2025-02-17 03:56
知识积累
《华杉讲透王阳明
传习录
》
〔5〕希渊问:“圣人可学而至。然伯夷伊尹于孔子,才力终不同。其同谓之圣者安在”?先生曰,“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然圣人之才力,亦有大小不同。犹金之分两有轻重。尧舜犹万镒。文王孔子犹九千镒。禹汤武王犹七八千镒。伯夷伊尹犹四五千镒。才力不同,而纯乎天理则同。皆可谓之圣人。犹分两虽不同,而足色则同
微微微微神
·
2024-09-16 07:00
《
传习录
》初鉴 二十
引:又曰:“‘疾沒世而名不稱’,稱字去聲讀,亦‘聲聞過情,君子恥之’之意。實不稱名,生猶可補,沒則無及矣。‘四十、五十而無聞’,是不聞道,非無聲聞也。孔子云:‘是聞也,非達也。’安肯以此望人。”南川子曰:名不副实,君子患之。沽名钓誉之徒,自古有之。更有甚者,以名博利,虽恶名亦不拒也。纵不能成圣贤,亦不可做禽兽。引:侃多悔。先生曰:“悔悟是去病之藥:然以改之為貴,若留滯於中,則又因藥發病。”南川子曰
南川子
·
2024-09-14 04:31
感恩日记
感恩日记2022/11/10总221美好的一天从学习阳明心学开始,今天继续学习《
传习录
》之《黄修易录》。有人问:“读书是为了收摄调整这颗心,是不可或缺的。
喜羊羊_43e1
·
2024-09-09 20:57
郭生白
传习录
精要103
392.枳壳的补泻一老年病例,自觉腹胀,不欲饮食。处方: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加上一味枳壳,枳壳在这里就是补,不是泻,枳壳能促进肠胃运动。393.枳壳以前枳实和枳壳都是一个东西:成熟的枳子的外壳,去瓤。后世分开了,枳实是用幼果甚至落果切了干燥,还有青皮也是它,是青桔皮给切到里面,不一样。我用枳壳,成熟的果壳。394.细辛细辛无毒,通九窍,利百脉,起死肌,所谓细辛不过钱,过则气闭而死,是肺心麻醉而死。我用
青年中医成长录
·
2024-09-08 20:49
《华杉讲透王阳明
传习录
》求之于心、坚定其志、充盈其气、如有神助
问志至气次。先生日,“‘志之所至,气亦至焉’之谓。非‘极至次贰’之谓。‘持其志’,则养气在其中。‘无暴其气’,则亦持其志矣。孟子救告子之偏,故如此夹持说”。华杉详解这毛病我们都常有,就是把自己的喜怒加之于别人,特别是怒和怨。加给谁呢?往往是加之于离自己最近的亲人。因为你加之于别人,别人也不接招啊,只有亲人之间,才会互相伤害。王阳明反对徐爱记录时说的。老师说话,都是针对对象的具体病症,一人一方,每次
微微微微神
·
2024-09-08 10:14
王阳明问答语录《
传习录
》读书笔记摘录【读书笔记19】
王阳明问答语录《
传习录
》读书笔记摘录【读书笔记19】1、戒惧亦是念。戒具之念,无时可息,若戒惧之心稍有不存,不是昏聩,便已流入恶念。自朝至暮,自少至老,若要无念,即是己不知,此除是昏睡,除是槁木死灰。
爱玲姐说说
·
2024-09-07 02:53
传习录
笔记108 2018-07-28
答欧阳崇一【原典150】来书云:师云:“《系》言‘何思何虑’,是言所思所虑只是天理,更无别思别虑耳,非谓无思无虑也。心之本体即是天理,有何可思虑得?学者用功,虽千思万虑,只是要复他本体,不是以私意去安排思索出来。若安排思绪,便是自私用智矣。”学者之蔽,大率非沉空守寂,则安排思索,德辛壬之岁著前一病。但思索亦是良知发用,其与私意安排者何所区别?恐认贼作子,惑而不知也。“思曰睿,睿作圣。”“心之官则思
海上明月共
·
2024-09-06 14:31
百人百天修炼【16】+看书时读不懂含义,怎么办?
这是《
传习录
》中陆橙问先生的一个问题,意思是看书时读不懂含义,怎么办?放到现在的环境里,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渴望成长,渴望读书改变命运的人都在挣扎的问题。
我们就是要写作
·
2024-09-01 03:02
传习录
四
卷下·门人陈九川录〔1〕正德乙亥,九川初见先生于龙江。先生与甘泉先生论“格物”之说。甘泉持旧说。先生日;“是求之于外了,”甘泉曰:“若以格物理为外,是自小其心也。”九川甚喜旧说之是。先生又论“尽心”一章,九川一闻却遂无疑。后家居,复以“格物”遗质。先生答云:“但能实地用功,久当自释。”山间乃自录《大学》旧本读之,觉朱子“格物”之说非是:然亦疑先生以意之所在为物,物字未明。巳卯归自京师,再见先生于洪
十三少的梦
·
2024-08-29 20:51
常人有道
常人有道《
传习录
·答陆原静书(15)》:来书云:“聪明睿知,果质乎?仁义礼智果性乎?喜怒哀乐果情乎?私欲客气果一物乎?二物乎?
渔夫愚乎
·
2024-08-29 00:47
顺寰日课2020030719
写字——做到读书《
传习录
》——做到站桩或静坐——没做到修仁爱:每天至少一次发现他人的优点,并赞美、夸奖、表扬。——做到修慎言:好好说话,任何时候说话心平气和,不抬杠、不顶撞、不讥讽、不嘲笑。
顺寰
·
2024-08-28 05:23
《
传习录
》学习笔记18(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消沉)
常在静处,谁能差遣我当极静时,觉此心中虚无物,旁通无穷,如长空云气,流行无所止极。————————————王阳明静是什么?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是大胸襟,也是大觉悟。如何进入静的境界?王阳明给出一个答案,不要轻易起心动念。紧张焦灼的生活让人很难品味到静的清芬与恬愉,甚至会渐渐浮躁起来。晋简文帝时,权臣恒温想要简文帝禅位给他,简文帝死后,谢安等人趁他不在京都,马上立太子做了皇帝。恒温气急败坏,在37
无蠓
·
2024-08-27 23:54
20190421-《华杉讲透王阳明
传习录
》-学习笔记-王阳明的炼金论
王阳明的炼金论。为什么炼?因为金子在土壤中容易和其他杂质混合在一起。炼金,就是炼金子的纯度,减去金子的附加重量。因为金子发光,不靠份量,靠纯度,千金和1克金都是金子,虽然重量不一样。用在人身上呢就是减去人欲,恢复天理。因为人在社会中行走,特别容易沾染俗气,失去了天理,所以需要不断地去人欲,恢复人的本心。用在“为学”和“修心”上呢则是“为学”和“修心”需要同时进行,而是先后进行,一先一后,人就会失去
吴涛_虹霖餐饮品牌战略
·
2024-08-27 13:04
传习录
,摘抄(心学三)
21、少一些机心,少一些痛苦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你如果对色、财、名、利等心,全都像不做盗贼的心一样,都铲除了,完完全全只是心之本体,还何来闲思杂念?人生启迪: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他自己造成的。一个人心中充满机心,就会因机心而衍生出困难、恐惧、怀疑、绝望、忧虑等情绪。如果一个人心中充满了这些,境地怎会不悲愁、痛苦?人生如白驹过隙,生命
家诚属性
·
2024-08-25 01:54
王阳明问答语录《
传习录
》读书笔记摘录【读书笔记21】
王阳明问答语录《
传习录
》读书笔记摘录【读书笔记21】【答顾东桥书01】1、问:但恐立说太高,用功太捷,后生师传,影响谬误,未免坠于佛氏明心见性、定慧顿悟之机,无怪闻者见疑。
爱玲姐说说
·
2024-08-24 16:34
你家孩子有成就感么?
王氏
传习录
(0252)号俺师父王金宪教导我说:“成就感是人的命,孩子尤其如此。”我家先生不喜欢吃肉也不喜欢去饭店吃饭,他喜欢让我煮一锅面汤,炒两个素菜,豆芽、白菜都可以,就着馒头大快朵颐。
墨泉书院
·
2024-08-24 14:56
20190417-《华杉讲透王阳明
传习录
》-学习笔记-一边学习为人,一边学习为学
为人笛卡尔的人生准则,除了我们自己的思想外,没有其他任何事情是我们能控制的。所以,我们也没必要有所牵挂,对外物所动,只有对自己的时间做绝对的支配。无我,佛家通过打坐,瑜伽说要冥想、修身养性。以期做到物来而顺应。除了无我,放下,去除杂念,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让自己忙起来,正所谓闲思杂想,不闲基本就不会乱想了。心、志、气、神。求之于心,坚定其志,充盈其气,如有神助。一件事拿不准,会于心不安,就不做。坚定自
吴涛_虹霖餐饮品牌战略
·
2024-02-28 18:40
传习录
(中)6-答聂文蔚(度阴山)
王阳明给他的回信很多,《
传习录
-中》只选了两封,其余的信件在王阳明的《文录》中。
Beryl_lee
·
2024-02-20 19:42
《华杉讲透王阳明
传习录
》
士德问曰:“格物之说,如先生所教,明白简易,人人见得。文公聪明绝世,于此反有未审。何也”?先生曰:“文公精神气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继往开来。故一向只就考索著述上用功。若先切己自修,自然不暇及此。到得德盛后,果忧道之不明,如孔子退修六籍,删繁就简,开示来学,亦大段不费甚考索。文公早岁便着许多书。晚年方悔是倒做了”。士德曰:“晚年之悔,如谓‘向来定本之悟’。又谓‘虽读得书,何益于吾事’?又谓‘此与守
微微微微神
·
2024-02-20 19:53
提升认识
——王阳明《
传习录
》反复阅读,刻画记忆。亲身实践,提升认知。图片发自App
自然本智
·
2024-02-20 18:02
2020-12-01
|即|未|来|【自省利他致良知】今日功课1、读原文,准时交功课✔:2分2、日行一善✔:2分3、每日自省✔:2分(1)不抱怨,不说谎(2)时刻保持恩悲敬4、读书践行心得✔:2分(各30字以上)今天学习《
传习录
李心语
·
2024-02-20 18:57
62《
传习录
》上059
【原文】曰仁云:“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导读】1、徐爱(姓徐名爱字曰仁)以镜为喻,说出先生与朱子格物的区别。道出良知本自澄明,然各人内心被物欲私心所蔽,故有明镜与昏镜之别。2、照镜即认识外部事物。先生的格物首先要正心,正心就是磨镜。磨刀不误砍柴工。否则,内心
朱红东
·
2024-02-20 16:23
郭生白
传习录
精要 070篇
194.大黄蛰虫丸原方羸弱腹满,不能饮食,肌肤甲错,两目黯黑,内有郁血。满,是淤血的感觉,肌肤甲错也是淤血特有的表现,有的是局部,有的是全身。两目黯黑,无光泽,晦暗,也是淤血特有的表现。大黄42g,桃仁1升,地黄140g,黄芩28g,杏仁1升,甘草42g,白芍56g,干漆(炒出烟)14g,虻虫1升,水蛭百个,蛴螬1升,蛰虫半升,上为末,炼蜜为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干漆一定要炒出烟,成漆炭
本能学堂a昨年
·
2024-02-20 13:59
55《
传习录
》上052
【原文】问:“文中子是如何人?”先生曰:“文中子庶几‘具体而微’,惜其蚤死。”问:“如何却有续经之非?”曰:“续经亦未可尽非。”请问。良久,曰:“更觉‘良工心独苦’。【导读】1、“具体而微”语出《孟子》,公孙丑向孟子请教圣人:“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2、孔子弟子个个都学做圣人,但是学力不同,所得各异。比如子夏、子游得圣人的文学,子张得圣人的威仪,都有圣人的
朱红东
·
2024-02-20 05:12
2023-08-11遍挖与深掘
共读阳明《
传习录
》第31天今天共读陆澄录四十九——五十一(69—71页)今天由崔红云老师主持,崔老师很用心,昨晚九点多还问我“数”的字音,真是认真用功。
凤凰鸟
·
2024-02-20 01:10
传习录
解读摘要: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传习录
解读摘要: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
引柱
·
2024-02-19 23:40
王阳明问答语录《
传习录
》读书笔记摘录【读书笔记20】
王阳明问答语录《
传习录
》读书笔记摘录【读书笔记20】1、率性是“诚者”事,所谓“自诚明,谓之性”也。修道是“诚之者”事,所谓“自明诚,谓之教”也。圣人率性而行即是道。
爱玲姐说说
·
2024-02-19 12:08
允许自己放松和快乐是最难的:常快活,便是功夫
——《
传习录
》王阳明弟子陈九川卧病在床。王阳明问他:“生病这件事,正确面对它很难,你感觉怎么样?”陈九川回答:“这个功夫确实很难。”王阳明说:“常快活,便是功夫。”现在很多人都不太愿意让自己高兴。
惬意永不放弃
·
2024-02-15 07:55
传习录
笔记94
传习录
笔记94答陆原静书【原典135】来书云;下手工夫,觉此心无时宁静,妄心固动也,照心亦动也;心既恒动,则无刻暂停也。是有意于求宁静,是以愈不宁静耳。
海上明月共
·
2024-02-15 02:19
闵月的感恩日记Day175
1、感恩今日微习惯读华杉讲透王阳明《
传习录
》第15天读书也是一样,读一本书,你只能读懂自己已经晓得或接近晓得的东西,你自己不懂得或价值观不一致的,读着那文字也是视而不见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感悟
邓闵月
·
2024-02-14 22:59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
传习录
》中讲: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讲的是凡事要懂的知行合一,但在实际生活中,想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是非常难的,因为很多事情,我们想一想很容易,但实际去做,就会步履维艰,甚至连开端都没有就已经结束了。
行走的星火
·
2024-02-14 17:14
2021-09-16读华杉讲透王阳明《
传习录
》之:我心光明
世界在我心中,我心中有爱,则全世界充满爱我们经常就一个事情想来想去,焦虑抑郁,或者跟朋友讨论,把别人都说烦了,背后思虑的是什么呢?都是自己的毁誉得失,而不是良知天理。若只在良知上想,自然我心光明,精细明白。智譬则巧也,该怎么做,就以这恻隐之心去做,以羞恶之心去做,以辞让之心去做,以是非之心去做。不问毁誉得失,只凭着大是大非去行。做到什么程度呢?圣譬则力也,各人自己把握。
简书的猪队友
·
2024-02-14 16:44
百人百天百炼第三天(觉察)
今天读《
传习录
》第一卷第二章:【原文】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与先生之说相戾。”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
海蓝蓝蓝蓝蓝
·
2024-02-14 12:23
持志如心痛
王阳明在《
传习录
》中说,“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天涯侠仙_3209
·
2024-02-14 01:41
感恩日记day86
感恩每日微习惯:王阳明《
传习录
》无论是动还是静,都要存天理去人欲。情绪是魔鬼,对外伤人坏事,对己伤肝伤身。喜怒哀乐之未发,
fa95335b3173
·
2024-02-13 18:17
2021-06-03读华杉讲透王阳明《
传习录
》之: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也
在心上存养,学问自己就会来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学问之道,也没什么,就是把你放失的心收回来,不要成天仓仓皇皇到处“学习”,做好你自己手上的事,认真在事上琢磨,在心上存养,那学问自己就会来。放心,指的是放失了的心,迷失了本心。说话争胜,求表现自己,因为背后没有一个确定的本心,没有确定的观点,他的话就一直随着对方的话在变,飘忽不定,不断在找角度,找各种切入点,胡搅蛮缠,古人把这叫辩论的“屡变以求胜
简书的猪队友
·
2024-02-13 13:42
感恩日记
感恩日记2022/11/30总2231美好的一天从学习阳明心学开始,继续学习《
传习录
》之【钱德洪录】。
喜羊羊_43e1
·
2024-02-13 11:4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按字母分类: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