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化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与挑战

一、随机化的核心目的

1.1 控制混杂偏倚

1.1.1 平衡预后因素

确保已知/未知预后因素在组间分布均衡,避免基线不平衡影响结果。

1.1.2 避免选择偏倚

防止研究者或患者主观选择分组,保障组间差异归因于干预。

1.2 保障统计推断有效性

1.2.1 满足独立性假设

满足统计检验的独立性假设,使统计推断有效。

1.2.2 实现盲法基础

为双盲实施提供先决条件,确保试验结果无偏。

二、随机化类型与技术实现

2.1 简单随机化

2.1.1 方法

类似抛硬币,每个受试者独立随机分配,计算机生成随机数。

2.1.2 风险

小样本时可能出现组间样本量失衡。

2.1.3 适用

大样本试验或预后因素高度同质人群。

2.2 区组随机化

2.2.1 原理

按固定区组分配,保证区组内组间比例固定。

2.2.2 示例

4人区组中可能分配方案:AABB, ABAB, BAAB等。

2.2.3 优势

严格保持组间样本量平衡。

2.2.4 风险

区组大小泄露,研究者可能推测后序分配。

2.3 分层随机化

2.3.1 步骤

确定关键预后因素,在每个层内独立进行区组随机化。

2.3.2 案例

多中心肿瘤试验按中心×分期分层。

2.3.3 价值

确保各亚组内组间均衡,提高统计检验效能。

2.4 动态随机化

2.4.1 最小化法

新受试者分配时,实时计算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临床试验,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