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上海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先锋城市,正在AI医疗领域崭露头角。根据2024年12月的数据,上海拥有34家专注于AI药物研发的公司,占全国预临床研究的60%和临床试验的47%。这些公司利用深度学习、大语言模型(LLM)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革新药物发现、医疗影像分析和数据治理,推动医疗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从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医院“Agent Hospital”到AI驱动的诊断系统,上海的AI医疗生态正在重塑全球医疗格局。以下介绍九家代表性公司,展示它们在技术创新、临床应用和国际合作中的成就。尽管上海的AI医疗公司远不止这些,但受限于公开信息,我们精选了这几家以体现上海的创新实力。
01.冰洲石生物
AccutarBio
业务方向:AI驱动的药物发现。
技术亮点:AccutarBio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药物发现,专注于侧链灵活配体对接、虚拟筛选和药物ADME(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属性预测。其核心技术包括“Chemi-Net”,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平台,用于预测药物化合物的ADME属性,从而缩短药物研发周期。公司已有多种化合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特别是在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治疗领域。
动态与合作:AccutarBio在上海和纽约设有研发中心,近期公布了多项临床试验进展,包括针对乳腺癌的AC0682和前列腺癌的AC0176的I期临床试验。公司与学术机构和制药公司建立了广泛合作,致力于跨学科研究。
02.森亿智能
Synyi AI
业务方向:医疗数据治理、挖掘和应用。
技术亮点:Synyi专注于AI驱动的医疗数据解决方案,为医院管理、患者服务和临床研究提供智能化应用。其核心技术包括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机器学习,用于标准化和分析中国医院的非结构化医疗记录。公司开发了“Dr. Hua”AI系统,能够自主诊断和开具处方,并在沙特阿拉伯开设了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医生诊所,人类医生仅负责审核。
动态与合作:Synyi获得腾讯、红杉资本中国和真格基金等投资支持,已在中国多家医疗中心部署其技术。2025年,Synyi在沙特阿拉伯的AI诊所试点项目启动,计划扩展至更多疾病领域,如胃肠病和皮肤病。
03.织生科技
Neuro-Weave
业务方向:AI驱动的脑部和神经系统诊断与治疗解决方案。
技术亮点:Neuro-Weave成立于2020年,专注于数字医疗领域的神经健康。其“眼动”技术模型通过深度学习整合临床数据,用于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包括主观认知障碍(SCD)和轻度认知障碍(MCI)。该技术还可通过平板设备检测ADHD症状。公司正在完成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注册流程,之前在上海进行了一项涉及1万多名患者的大型临床程序,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动态与合作:Neuro-Weave的AI技术在神经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尤其是在早期诊断和干预方面。
04.联影智能
United Imaging Intelligence
业务方向:AI平台用于医疗工作流。
技术亮点:United Imaging Intelligence与上海中山医院合作开发了MaaS(Medical AI System),一个集成AI应用的平台,旨在自动化医疗记录创建并优化患者护理流程。MaaS通过整合医疗数据和大型语言模型(MedGo),支持临床实践、医疗研究和教育。此外,公司还开发了两个综合性医疗语料库,涵盖广泛的医疗术语,助力疾病诊断和治疗。
动态与合作:MaaS已部署在中国多家医院,成为上海首个人工智能医疗平台的典范,显著提高了医疗工作流的效率和准确性。
05.平安健康险
Ping An Health Insurance
业务方向:AI驱动的数字健康服务。
技术亮点:Ping An Health推出了“Ping An Xin Yi”,一个AI医生助理服务,集成在Png An Health APP中,提供24/7健康咨询、报告解释和个性化用药提醒。该服务基于Ping An的医疗大数据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覆盖多种医疗领域,包括全科、妇科和儿科等。AI辅助诊断系统的分诊准确率超过99%,辅助诊断准确率超过95%。
动态与合作:Ping An Health在上海举办了“AI医生助理”服务的发布会,展示了其在数字健康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还与日本Shionogi合作,建立了Ping An-Shionogi医疗服务平台。
06.润达医疗
Runda Medical
业务方向:AI驱动的医疗实验室服务。
技术亮点:Runda Medical推出了AI大模型一体机和个人AI健康助理“Xiao Hui”,旨在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其AI医生助理解决方案“良医”基于华为昇腾平台,具备轻量起步和即插即用的优势,满足医院场景化需求。公司还开发了覆盖4500多项检测项目和2800种疾病的AI医疗助手。
动态与合作:Runda Medical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4上发布了“AI医生助理方案-良医”,展示了其在AI医疗领域的创新能力。公司与华为云合作,利用Pangu医疗模型进行医疗数据分析。
07.微创医疗
MicroPort Medical
业务方向:医疗设备,包括手术机器人。
技术亮点:MicroPort Medical开发了Toumai®手术机器人系统,支持泌尿外科、普通外科、胸外科和妇科手术。该系统可能集成了AI技术,以提高手术精度和效率。公司还开发了经支气管手术机器人,用于肺部疾病的智能治疗。
动态与合作:MicroPort Medical在上海设有研发中心,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上海胸科医院合作开发了经支气管手术机器人系统。
08.强生
Johnson & Johnson
业务方向:广泛的医疗创新,包括AI药物发现。
技术亮点:Johnson & Johnson在上海设有JLABS @ 上海,专注于医疗创新孵化,支持AI医疗初创企业。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使用AI加速药物发现、手术训练和手术数据分析,与NVIDIA合作开发手术AI解决方案。
动态与合作:Johnson & Johnson与点内(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AI解决方案用于肺癌诊断。此外,公司通过JLABS支持上海的医疗创新生态系统。
09.阿斯利康
AstraZeneca
业务方向:制药研发,集成AI技术。
技术亮点:AstraZeneca在上海设有全球战略研发中心,专注于AI驱动的药物发现和临床开发,目标是开发针对中国和亚洲常见疾病的新疗法。公司还计划在北京建立第二个研发中心,并与中国石药集团CSPC合作,开发AI驱动的慢性病治疗方案。
动态与合作:AstraZeneca与CSPC签署了价值高达53亿美元的AI研究协议,旨在开发治疗慢性疾病的新疗法。公司还在上海建立了AI创新中心。
上海的AI医疗发展计划(2025-2027年)为该市的AI医疗生态系统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该计划旨在通过提升算法能力、增强计算能力和改善数据治理,推动药物开发、临床决策支持和智能手术等领域的创新。上海政府还提出建设计算能力集群和平台,以提升新型小分子药物的筛选和开发,提高新药创造的成功率。此外,上海计划在AI辅助诊断和传统中医领域加大AI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政府也在大力推动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2017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医疗列为AI应用的重点领域之一。2021年生效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为医疗数据的使用提供了严格的指导,确保患者隐私的同时促进数据驱动的AI创新。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的AI医疗行业正处于前沿地位,预计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
展望未来,上海的AI医疗行业将继续引领全球潮流。通过政府、学术机构和企业的紧密合作,该市有望成为AI医疗创新的全球中心。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患者将受益于更精准的诊断、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更高效的医疗服务。上海的AI医疗生态系统不仅为中国患者带来了希望,也为全球医疗健康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