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走出“社恐”,与他人交往更自在吗?

现在人只要能在手机上解决的问题,决不选择其他方式。比如通过微信,QQ就能解决的,是不会选择打电话更不会选择见面。

马上过年了,聚餐的机会很多,哪怕是走亲访友,或者是同学聚会等,都不愿意去应酬,宁愿在家葛优躺、喝粥、点外卖,总之能不出去尽量不出去。

一说要出去与人交往,立马不安起来,甚至还十分排斥,就是不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跟不喜欢在陌生场合抛头露面。

去单位上班也是的,最怕领导找来谈话,最怕会议上让自己发表意见。就是在路上遇到了单位的领导或者同事,也不愿正面去打招呼。

等等现象表面,就是不爱与人打交道,不爱社交。

别躲,以上说的是你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社恐”症。如何让自己走出“社恐”,与他人交往更自在呢?

今天带你看一下《无压力社交》这本书,或许你能找到答案。

《无压力社交》是吉莉恩·巴特勒女士的经典著作,这是一本写给“社恐”人士的自助指南。在以认知行为疗法理念为基础的书籍中,本书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适用性,作者把消除社交焦虑的步骤和方法写得很清楚。

吉莉恩·巴特勒来自英国牛津大学沃尼福德医院,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是认知治疗学院的创始人之一。她从20世纪80年代初始就一直研究社交焦虑课题,曾经在牛津大学从事精神病学方面的研究。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上演社交,如向领导汇报工作,跟同事讨论问题,跟客户交流方案,第一次去约会等等,这些都是社交的范畴。

不是每个人在社交过程中都能做到落落大方、游刃有余,对于有“社恐”症的人,为何会有各种焦虑不安的情绪呢?

看看《无压力社交》这本书怎么说的,我将从三个问题入手,帮大家一起来分析。第一部分是什么是社交焦虑?第二部分是为什么会产生社交焦虑?第三部分是怎样才能做到无压力社交?

第一部分内容:什么是社交焦虑?

就拿我熟知的甲同事来说吧,他是985院校毕业的,品学兼优,从个人条件来看,很让人羡慕,按理他应该是一个自信满满的人。

刚来公司面试时,人事部经理与他交流,或许是他害羞,脸一直红着,也不敢正视经理的眼睛,握在手心的简历似乎都湿了,可见他是极度紧张。

人事经理看了他的简历有一条是性格内向,就觉得刚从学校毕业的,紧张是正常的形象,反而觉得他很踏实,一点不弄虚作假,所以果断录用了他。

由于他的专业课成绩很好,性格内向就安排他进了技术部,很快他成了技术部的核心成员。领导觉得他是一个好苗子,决定重点培养他,就带他参加了一个总要的技术交流会。

在一个陌生的场景,又面对一群素未谋面的技术专家们,轮到他发表时,他一下就慌了,说话吞吞吐吐,两眼无处投放,手、腿都在发抖,尽管大家鼓掌以示鼓励他,但他依然畏惧不安。

领导很快帮他解了围,圆了场,大家表示理解,搞技术的不善于言表也很正常。可是,甲同事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他看了许多心理学的书,他觉得自己存在着很严重的社交焦虑。

可见,社交焦虑就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会产生畏惧、紧张和焦虑感。

社交焦虑症的人对陌生的人或公开的场合,有着强烈的恐惧或忧虑,他们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引起自己被羞辱或者难堪,其实他们的反应是一种精神疾病的现象。

社交焦虑是一种常见的、非病理性的现象。

好多社交焦虑者们本身很优秀,也讨人喜欢,但是他们害怕与人交往,恐惧社交,常让自己处于不安之中,为何会有这种现象呢?来看第二部分内容的分析。

第二部分内容:为什么会产生社交焦虑?

还以甲同事为例来分析,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公司的业绩有了突飞猛进,领导为了感谢大家,特地安排了一场旅行计划。

甲同事性格内向,果真是干技术的好料子,领导很赞赏他,虽说他有社交焦虑,但领导很想多培养他,本次旅行就任命他为负责人。

领导让他说两句,他脸刷地又红了,一脸茫然,支支吾吾不知说什么,反而觉得领导有意令他难堪,他深感自己在众人面前讲话就是有心理障碍。

是什么导致了甲同事的焦虑? 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案例帮我们分析到如下起因。

一方面是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与生俱来的特质,在社交焦虑形成的过程中,有两种生物特性起了一定作用:唤醒系统、个性或气质。

社交焦虑的人往往是“过度敏感”的倾向,具有较高的唤醒系统,令他们难受。焦虑具有遗传性,一部分社恐的人往往来自于遗传基因。

从个性或气质来说,社交焦虑受情绪化,不善于社交,更加内向,更加害羞。还有童年早期存在语言方面的问题,往往体现不自信。

另外一方面是环境因素。社交焦虑的人在童年时期受监护人的影响;被别人评价、责备、或不被尊重等经历;学习社交、结交朋友、处理纠纷的机会;学习处理各种事情的方式,比如习惯逃避现实等,都会影响他们焦虑程度。

再有其他因素,槽糕的或遭受创伤的经历;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应对不同的难题;与他人社交关系有关的压力。

对于甲同事而言,当别人问他问题时,他表现得非常焦虑,结结巴巴,其他人提出问题并不是他焦虑的核心原因,而真正的原因在于他的自身。

可见,一个人产生焦虑,有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有成长中那些糟糕的经历;再有一个人的弱点或者其他方面带来的压力等等,都有可能导致一个人成为社交焦虑者。

那么,得了社交焦虑症的人,有方法来缓解吗?或者有办法走出来呢?下面就进入我们第三部分内容的分析。

第三部分内容:怎样才能做到无压力社交?

甲同事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深知自己就是那种社恐严重的人,他决定通过学习,让自己能减轻社交焦虑,更想做到无压力社交,至于此,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三种有效方法。

第一、减少自我关注。

甲同事以前关注的更多的是自己,从现在开始,他要将注意力从自身转移到别处,最好忘记自我,从而更加自然、主动与他人交往。慢慢停止对周围环境的揣测以及对自我的怀疑。

甲同事开始刻意练习转移注意力。他觉得调动自己的好奇心是非常有效的,对周围观察渐渐有了一定的兴趣。他也不再纠结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了,感觉自己轻松了多了。

第二、改变思维模式。

甲同事这才意识到以前令他焦虑的离不开他的消极想法,他决定开始改变思维模式。他以前确实存在一些偏见的思维模式,找到原因,重新思考,这样改起来也很容易。

他开始积极寻找好的思维模式,可以试着用比较公平又温和的语言表述。他慢慢学会了记忆卡片总结自己的工作,利用他们来让自己掌握新的思维模式。

第三、改变行为模式。

甲同事在训练自己的思维模式上,他发现改变行为模式同样非常重要,它可以直接检测自己的想法,当想法说出来的时候,并非那么糟糕了,别人也并没有太在意自己,慢慢他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

行为模式的建立可以通过微型实验,每个微型实验都包含识别、预测、实验、评估四个步骤 通过反复的练习,我们能逐渐摒弃安全行为,直面现实,最终变得自信从容。

可见,想做到无压力社交,得学会减少自我关注,用积极的思维代替旧的、消极的思维模式,用微型实验来改变行为模式。明白消除焦虑和恐惧,不是现实而是自己的想象。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无压力社交》一书的核心内容。再来回顾一下本书的要点。

社交焦虑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产生畏惧、紧张和焦虑感这一现象的简称。

社交焦虑产生的主要因素: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及其他导致焦虑的因素。

无压力社交的主要方法:减少自我关注、转换思维模式、改变行为模式。

当我们了解了社交焦虑背后的原因时,已不再那么焦虑了,只要你认清自己,按照书中的方法学起来,行动起来,相信你离社交达人也不远了。

是的,只要你想走出“社恐”,你一定能走出来,而且你会比谁更轻松、更自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走出“社恐”,与他人交往更自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