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纷呈宋王朝(第二十章,第一节)

              第二十章 风水宝地乱子多

                      第一节 刘旴叛

西蜀这块天府宝地,前文详细叙述过,孟知祥、孟昶爷俩盘踞了近五十年,积累了大量财富。

赵匡胤平定西蜀后,将蜀地的金银财宝搜刮的一干二净,当地人一下子从小康生活返回到贫困境地,心里的窝屈可想而知。

因此,西蜀成了大宋的动乱窝子,赵匡胤时期,刚收复西蜀,蜀国皇帝孟昶前脚搬迁到开封,便发生了全师雄为首的叛乱,大宋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精力才搞掂!

赵光义后期接着发生了王小波、李顺起义,大宋又花了很大力气才按下这个葫芦,不想四年后,又起了瓢。

赵恒坐上皇帝宝座仅四个月,蜀地竟又发生了动乱。

公元997八月,正是秋高气爽时节。

汉州(四川广汉)都巡检使韩景祐到怀安军(四川金堂县)视察,怀安军有位广武藉军卒刘旴(到底是'刘旴'还是'刘旰',《宋史》记载前后不一致,《宋史.本纪真宗传》和《》列传上官正传》记载是刘旴,《宋史.列传马知节传》记载是刘旰。李焘《续资治通鉴》也记载是刘旴,看来这是笔糊涂账,笔者采用多数说法即“刘旴”),是个担任指挥使的低级军官,很是团结了一部分底层军士,可以说在军中有些威望,加上自认为很有能力,却一直得不到提拔,刘旴觉得前程渺茫,心中愤愤不平,便产生了非同一般的妄想。

韩景祐来怀安军,刘旴认为是个机会,和心腹军士密谋,杀了韩景祐,拉起旗杆自己做大王,滋味可能远美妙得多,不幸的是,刘旴的很多下属也这样认为。

当夜三更,月黑风高,刘旴啸聚军士,闯入韩景祐军帐,好在韩景祐的卫士没有吃干饭,和刘旴等力战,韩景祐听到预警,连衣服都来不及穿,翻墙逃走。

刘旴于是顺利占领了怀安军,自封大帅,接着攻占汉州(四川广汉)、蜀州(四川崇州)、武装人员迅速发展到了两千多人。

消息很快传到益州(成都),知州此时为有名的张咏,张咏很吃惊,传命永康军招安使上官正与益州钤辖马知节领兵剿灭。

马知节此时身兼益州、汉州等九州巡检使,接到警报,已经领兵三百,直接赶到了蜀州,上了战场,可以说相当敬业。

刘旴梦想很大,能力却很一般,两千兵马被马知节三百官军撵得鸡飞狗跳,退到了邛州(四川邛崃)。

而上官正,性格倔强高傲,自认为平定王小波、李顺起义有功劳,被赵光义赏识,做事无所顾忌。多次当面数落两川官吏的缺点,引起众人积怨沸腾,很多官吏上章朝廷告他有不法行径。

在此境况下,相比马知节,上官正此时上阵杀敌,便表现消极得多了。

上官正接到张咏命令,姗姗来到成都,又请张咏召马知节到成都一起来商议军事行动。

马知节接到张咏通知,却对使者道:“贼人攻破邛州,必定乘胜渡江逼迫我军,等到商议后再战,官军总数虽然是贼人的几倍,但是等到集结再来追击它,就丧失了作战的好时节,不如趁其困敝加紧攻击,这样必然击破它。请上官将军派军配合围剿就行了。”

马知节于是直接出发,进军邛州。

上官正原不欲出兵,知益州张咏是位良吏,不但威严,而且善于做思想工作,激励上官正为国效力,为祖上争光。张咏软硬兼施,上官正无法,发兵成都,往邛州进发。

上官正和马知节合兵,围攻邛州,刘旴不敌,败逃四川新津,官军尾随追击,在新津方井镇停留休息时,和刘旴的起义军遭遇。

官军人多势众,气势如虹,刘旴残兵败将如何抵挡?被马知节、上官正杀了个干干净净,一个不留。

官军凯旋还师时,张咏亲自迎接慰劳,大出金帛行赏。

至此刘旴叛乱彻地失败,前后不到一个月。



佐料:张咏号“乖崖”,自认“乖”则违众(违反常规),“崖”不利物(不益万物)。《宋史》记载了他的多则与众不同的典故。

张咏生平不喜欢宾客向他跪拜,有客人拜访,总是叫人先行通知免礼。如果客人不听,仍是向他跪拜,他便大发脾气,或者向客人跪拜不止,连磕几十个头,令客人狼狈不堪,或者傲慢地坐着破口大骂。确实“乖”得出奇!

张咏为官严厉,性格刚猛,有位小吏触犯了他,张咏下令给他戴枷锁予以惩罚,不料这位小吏也强悍得紧,竟然恼怒地对张咏道:“你除非杀了我,否则,枷锁戴得上,取不下!”

张咏火冒三丈,立即亲自提剑斩了他,并上奏弹劾自己。端的是霹雳手段、杀伐果断!

有个士人在外地做小官,亏空公款,受到悍仆挟制,若不将女儿嫁给他,便要去出首告发。

士人无计可施,深夜痛哭。张咏刚好经过,听到了哭声,拍门相问,士人告以实情。

张咏不动声色,向士人借此仆一用,骑了马和他同到郊外去。到得树林中无人之处,挥剑便将恶仆杀了,回来后告知士人,说仆人不再回来,并告诫他以后千万不可贪污犯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彩纷呈宋王朝(第二十章,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