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九章自然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译文]

想要治理天下,却又要用强制的办法,我看他不能够达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统治天下,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纺治天下,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赢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法度。

【理解】:

要理解这一章必须参考帛书版的《德道经》第七十三章 自然:

  原文解释如下:“用私欲貪心的個人主觀願望,妄想奪取天下的人,我看他是不能成功的。天下乃是宇宙自然所造之公物,並不是個人後天意識的妄想就可以得到的。僅憑私心意識妄爲者必然導致失敗,執著於貪欲不放者一定會有損失。萬物都有遵行的自然法則,改變自我以適應自然環境。或如風之吹,或如日之照,以改變其溫度;或強其體而用,或碎爲石而鋪路,以改變其所用;或出於模型而定其形,或修其棱角使其圓,以改變其形態。總而言之,隨圓就方,順應自然。所以聖人也會主動修心身養德性合於自然之道,去除執著欲望;去除貪高求大的傲慢之氣;去除虛華不實的外表。恆順眾生和自然的規律。”

    帛书版本相对好理解,用私欲和主观意识取得天下是很难成功的,这讲的也是管理的道理,不要掺杂个人私欲,目的不纯洁就注定了结果会失败,执着贪念一定会遭受损失。这就像做管理,如果你管理的目的只是为了得到权力,那么就会不顾人们的利益、幸福,不会引领大家找寻工作的意义,从而由内及外的推动发展,外部的压力推动前进总是有限的,更多的是依靠人的内生动力才会持久有效,所以后面所说的“为者败,执者失”都是说的由外向内给与的压力,都是来自管理者的主观意识来控制的外部因素,所以很难成功。只有跟随环境的变化,改变温度、用途、形态等(比喻),真正的融入事物本来的状态之中(自然),顺应自然才对。所以圣人应该要去除执念、傲慢、浮华才行。其实也就是说应该要去除自以为是的意识,多跟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讲求的是实用性,正所谓:求真务实。这对于我们现代人的工作学习生活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二十九章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