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亚南】“阅读领航员”教师演习营中学习收获

今天在聆听王艳老师的经历分享时一下子就产生了共鸣。我的两个孩子在我做管理这四年中健康成长,每个孩子从孕期到出生再到现在入园。我大女儿能够不到一周时间就适应幼儿园,从不主动到办公室找我,我觉得就是“环境熏陶”。我们一直说调配好工作和生活,王艳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只要心中有梦想,心向阳光,我们不仅能够做完,还能做得好。疫情给我们的生活按下暂停键,但给我们的知识、思想不断丰盈的机会,三天的学习让我对生活、读写绘和诗歌课程有了新的认知。请记住不要总抱怨生活亏待了你,在幸运来临之前,请继续好好努力!

儿童观提出儿童是一个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儿童的发展优势(方向)、成长速度、所处阶段(能力水平)、个性特点都很不一样,尊重儿童必须是具体的、只有尊重每个儿童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才是真正的尊重儿童;


教育观中提出,爱和相信是教育最重要的根基,只有基于深厚的爱和坚定的相信,以成就每个孩子为目标的教育,才是优秀的教育;

阅读观提出孩子是儿童阅读的真正主体,儿童阅读,首先不是成人对儿童的要求,而是成人基于对儿童生命成长的尊重和了解,提供儿童需要的、能够给儿童带来快乐和成长的图书以及相关活动;

儿童阅读兴趣的激发、保持,是儿童阅读推广最重要的基础目标。引导儿童阅读兴趣向更高、更深、更广发展,是一个阅读教师专业的重要体现。自由自主的品质阅读,是最能够影响和改变孩子未来的关键因素;

给孩子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让孩子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围绕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带领组织孩子进行深入阅读、研究和思考,从而吻醒沉睡的文本,进入和文本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对话,锻炼提高多方面的能力,是阅读课追求的目标;

在大熊哥哥、马玲老师、还是阿甲老师分享的绘本案例中懵懵懂懂的感知到张同庆老师分享的儿童观、教育观和阅读观,还需要我进一步在教研过程中领悟。

1、阅读图书先观察图画,说想法。我们要把静心准备的阅读课堂带给孩子,不用端坐,不说教,让孩子们尽情感受故事的魅力。

2、做阅读的花婆婆,带孩子随时读。学生的精彩,才是课堂真正的精彩。

3、结合生活背景,寻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4、让图书角在班级中真正实用起来,让阅读成长日常。

5、看绘本时多问自己三个问题:①我看到了什么;②我猜到了什么;③我想到了什么;

6、孩子们提出问题时,成人示弱,引发孩子间互问互答。

7、一两岁的好奇在眼睛里,三四岁的好奇在手边,五六岁的好奇在嘴巴里。所以老师在上课时多问为什么,让孩子保持好奇心,多提开放型问题。


所有的艺术作品,不管是多么简单,都应该含有某种程度的意义,儿童书也不例外。含蓄的意思往往比生硬的灌输能更长久地存留于孩子们的心里。

——李欧·李奥尼



魏智渊老师在分享自由写作时,有这样一句话:阅读和写作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要求,阅读是被动输入,不需要调动资源。但写一篇文章需要调动的就比较多。

【行动】为孩子创造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孩子的童年用文字记录下来,每周末小任务中老师设定或者和孩子一起讨论一个主题,比如:开学啦、节日课程、主题课程、我的运动会、我喜欢的游戏……等,让孩子进行口头语言的写绘,家长辅助记录。每周整理,期末整理相册送给孩子,让孩子的成长看得见。

今天下午雪野老师提出:教育的根在哪里?

通过“风”的探索?

请大家给这个“风”来命名?


小个子的风!

原来风也像人一样!

这个是什么风?


请每一个说出你的答案。

小个子风长大了?胖胖的风?强风?飓风?龙卷风?……等等

大胖子风是谁?是邻居?是朋友?是陌生人……

这个是什么风?


歪倒的风?躺着的风?摔跤的风?睡觉的风?生气的风?

——是满脸通红,喝醉的风!


雪野老师用一个“风”字和孩子展开讨论,不断穷追不舍得追问,激发孩子对母语好奇心的打量和探索 ,找到生活,引导孩子学会主动思考,学会创造。


雪野老师分享的诗歌让我们明白诗歌不是死记硬背的,是一起感知、欣赏、解析诗歌生活中的意义。

晨诵,与黎明共舞。老师、学生、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是灵魂被诗歌唤醒,教师生命在场。低龄阶段——儿歌童谣。在儿童时期最需要的是母语 。母语不是汉字。母语,就是母亲的声音,是乡土的声音,是这片大地上的语言……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我们要坚持共读共写,不停寻找自己生命中的明灯,不久的将来,你一定会感谢拼命起舞的自己。


人生种种与天赋无关,与能力无关,只与努力有关,功到自然成。容易放弃的人也容易找出理由来证明事情不可行,但最终那些真正相信的人,愿意付出努力的人,将走得足够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樊亚南】“阅读领航员”教师演习营中学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