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迹助力外贸行业绿色发展

碳中和是一场马拉松,在这场长跑中,任何有助于能源结构改革、生产生活改革的新技术、新思路都值得去不断尝试,必须聚焦能效改革,追求绿色低碳发展。

早在2021年11月24日,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在《“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谈及促进绿色贸易发展的工作举措时表示,坚持绿色引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是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也是贸易创新的重要方向。推动国内国际绿色低碳贸易规则、机制对接。探索建立外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体系,鼓励引导外贸企业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环保转型,促进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必须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贸易发展道路。


十四五期间,商务部将对此重点进行四项建设:

一是 建立绿色贸易标准和认证体系。完善绿色标准、认证、标识体系,促进国际合作和互认。推动国内国际绿色低碳贸易规则、机制对接。探索建立外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体系,鼓励引导外贸企业推进产品绿色环保转型。

二是 打造绿色贸易发展平台。持续推进“绿色展会”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发挥进博会、广交会等重要展会绿色低碳示范引领作用。支持举办碳达峰、碳中和主题展会,打造高水平、高标准、高层次的绿色贸易促进平台。

三是 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低碳产品贸易。严格管理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强化国际环境公约受控物质进出口许可管理。指导地方培育低碳贸易双循环企业和骨干外贸企业,支持绿色低碳贸易主体成长发展。

四是 开展绿色贸易国际合作。加强与重点市场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绿色贸易合作。积极参与绿色贸易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深化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技术装备和服务合作。参与多边和区域绿色贸易议题交流合作。

2021年12月8日,《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发挥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作用,积极开展碳足迹认证与应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外贸,推动建设国家绿色外贸示范区。”开展碳足迹认证与应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外贸,建立外贸产品全生命碳足迹追踪体系,是促进四川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增强四川外贸产品全球竞争力的关键推手,是推动四川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在这一改革举措的探索中,我们必须认清一个大势,理解两个概念,借鉴四点经验,明确三大意义,扎实推进碳足迹认证与应用,建立外贸产品全生命碳足迹追踪体系的相关工作。

认清绿色低碳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从国际来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任重道远,新一轮的能源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加速推进,从国内来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对于四川省内,绿色低碳发展是四川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依托清洁能源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塑造经济新动能,培育发展新优势,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是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坚实支撑。

理解碳足迹与碳足迹认证两个概念。“碳足迹”是指人类在生产或消费某一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总和(包含其他温室气体换算的二氧化碳数量),用于评估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碳足迹认证”是指由专业机构参考某一核算标准,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自下而上对产品碳排放量进行核算与证明。

借鉴四点经验。

一是制度先行,建立外贸产品全生命碳足迹追踪体系制度。应尽快建立外贸产品全生命碳足迹追踪体系制度,为实施外贸产品碳足迹认证与应用提供制度基础和政策依据。

二是与国际接轨,建立四川外贸产品碳足迹测算标准体系。科学、合理、准确测算产品碳排放是实施碳足迹认证与应用的前提与关键。建立符合四川省情的碳足迹测算标准体系,明确外贸产品碳足迹测算边界,为外贸产品碳足迹测算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三是政府主导,确立外贸产品碳足迹认定与监管机构。四川应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尽快成立第三方碳足迹认证机构;同时明确碳足迹监管机构主体,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外贸产品全生命碳足迹追踪体系制度的公平、公正、公开。四是先易后难,逐步推行外贸产品碳足迹认证。

四是先易后难,逐步推行外贸产品碳足迹认证。优先对四川出口份额较重的、具有明显优势的产品实行碳足迹认证,逐步建立覆盖全部外贸产品全生命碳足迹追踪体系。

明确三大意义

一是增强“四川造”产品的全球竞争力。开展外贸碳足迹认证与应用,顺应了国际贸易加快绿色转型的大趋势,有利于绕开新的绿色贸易壁垒,减少国际贸易争端;同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尚未开展碳足迹认证之际,四川可以通过发展低碳外贸,帮助省内外贸企业取得并巩固领先优势地位,增强“四川造”全球竞争力,扩大四川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比例。

二是加速四川外贸产业转型发展。建立外贸产品全生命碳足迹追踪体系,将倒逼四川外贸企业按照国际绿色贸易相关标准,进一步采取低碳技术、使用绿色能源与原材料组织生产,发展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率的集约型、绿色型、低碳型经济,从而推动外贸产业低碳绿色转型。

三是助力“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外贸是四川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贸产业率先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其他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有助于四川“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


2022年5月26日成都市商务局关于印发 《成都市2022年度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在中央、省市已出台相关政策基础上,制定该措施。其中很多条款都对企业补贴奖励进行了明确。

一、支持扩大进口贸易

支持进口特殊商品指定监管场地发挥作用。支持企业依托水果、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植物种苗、肉类、粮食、整车、药品、生物制品等进口特殊商品指定监管场地,开展特色商品进口,对年度进口额突破1000万美元、2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1亿美元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4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

支持消费品进口促进消费升级。适应消费升级和供给提质需要,支持扩大家具家居、服饰珠宝、护肤保健、食品饮料以及家用电器等国际消费品进口,对年度进口额突破1000万美元、2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1亿美元、1.2亿美元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5万元、30万元、75万元、150万元、200万元。

二、支持拓展RCEP市场

发布成员国市场重点商品贸易机会清单。按国别、产业、品类发布RCEP成员国市场重点商品贸易机会清单,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参考指引,开展培训指导。

三、支持外贸创新发展

支持出口企业开展碳足迹核查。支持成都市出口企业开展碳足迹核查,对取得碳足迹核查证书或报告的,予以核查、认证及相关服务费用100%支持,每个企业每年不超过10万元。对获得碳足迹核查证书或报告的商品每新增出口额100万元给予奖励5万元,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50万元。

支持外贸企业提质增效。鼓励我市外贸企业做大规模,对进入全国外贸500强企业给予支持。对通过“经认证的经营者”(AEO)高级认证的企业给予支持。支持跨境电商企业通过成都航空口岸做大货物集散规模。

支持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突破。加快推进开展跨境电商医药产品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及宠物食品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对获批参与上述试点的企业给予当年试点商品通过成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报关的跨境电商进口额3%的奖励,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支持跨境电商消费新场景打造。支持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跨境电商+快速配送”、保税仓直播业务,对开展上述业务且当年实现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企业,给予其当年通过成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报关的跨境电商进口额1%的奖励,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支持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支持依托产业资源优势和区域特点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推动“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协同发展,提升跨境电商产业聚合能力。

支持公共海外仓建设。支持企业在境外贸易节点城市建设公共海外仓,构建全球贸易及物流网络体系。支持公共海外仓建设及运营企业研发智能仓储技术,配套仓储管理信息化系统和线上信息平台,拓展境外商品展销、落地配送、售后服务等贸易综合服务能力。

四、加强外贸风控支持力度

最多给予企业100%保费支持,在加强外贸风控支持力度方面,《措施》提到要持续扩大出口信保覆盖面。例如,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运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工具,将全市出口信保统保平台统保范围扩大至年出口额500万美元(含)以下企业,对年出口额500万美元(含)以下企业给予100%保费支持。与此同时,成都将支持开展关税保证保险业务。对企业办理关税保证保险业务的,按其实际保险费用的50%给予补贴,每个企业每年不超过50万元。

2022年7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十四五”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规划》的通知,通知中规范开展碳足迹、碳标签等认证服务。其中明确提到支撑绿色转型发展。

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加快推行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和标识体系,有序推进“涉绿”评价制度整合,将更多生态环境影响大、消费需求旺、产业关联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国际贸易量大的产品纳入绿色产品认证目录,探索将对新污染物管控的要求纳入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完善绿色产品认证采信推广机制,推动健全政府绿色采购制度,鼓励社会优先采购获得认证的绿色产品,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加快绿色产品评价技术创新研发,培育一批绿色产品专业服务机构,健全绿色产品技术支撑体系。

服务“双碳”目标。加快构建碳领域合格评定体系,以电力、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汽车等行业为重点,研究制定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合格评定解决方案,加强碳排放合格评定能力建设,完善碳排放审定核查机构认可制度,统筹推进碳领域产品、过程、体系、服务认证和审定核查、检验检测等多种合格评定工具的协同应用和创新发展。健全森林认证等生态系统碳汇认证制度,规范开展碳足迹、碳标签等认证服务;完善温室气体排放核查相关标准,加强碳核查认证认可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审定与核查机构和活动的管理,加快建设碳排放核查检测技术实验室。

碳中和战略的实施对全球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对全球气候环境改善将发挥重要作用。碳中和与能源使用结构、大宗原料结构、中下游商品结构等方面存在密切关联,通过投入产出对我国外贸行业产生联动效应。碳中和战略为外贸带来了新的机遇!


碳中和为我国外贸转型升级带来契机。碳达峰要达到什么程度的顶峰和高度没有天花板限制。碳中和需要通过“减少排放”和“中和排放”两条路径实现。一方面,通过替代化石能源和技术突破,减少并降低现有工业行业的碳排放总量;另一方面,对于无法能源替代和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采用固碳和碳吸收方法达到碳中和。碳中和为我国外贸转型升级带来重要契机。

(一)碳中和有利于促进外贸结构升级。我国知识型服务贸易竞争优势逐渐增强,未来出口增长仍有较大空间,碳中和将推动我国出口贸易的方式转变和结构升级。

(二)碳中和有利于降低贸易壁垒冲击。我国实施碳中和将进一步提升绿色技术含量,更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并提升自身的价值链地位,从而减少贸易壁垒冲击并降低未来出口贸易的损失。

(三)碳中和有利于降低能源进口依赖。碳中和实现的最主要途径是替代化石能源使用,提高非碳能源占比,从而有助于我国在能源转型的竞赛中获得主动权,减少对海外高排放能源的依赖,维护国家能源使用独立性。

商品贸易面临结构性挑战和转变

(一)低碳和新能源产品出口增速有望加快。未来我国低碳及新能源行业的规模效应将充分发挥,低碳产品的出口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

(二)中低端高碳工业品的出口将受到一定程度制约。为维护国内生产稳定,未来短期内,此类高碳商品将以国内供给为主,因保障国内供给“主动”降低出口。

(三)低碳技术设备和新能源原材料的进口得到提振。为弥补低碳生产技术短板,我国将加大低碳技术设备进口。目前一些核心绿色能源技术集中在少数发达工业国家,加大低碳技术设备的进口,将有利于从制造业生产链上游环节控制碳排放,全面有效实现碳减排。

(四)化石能源的进口依赖度将显著下滑。在全球碳中和推动下,我国加快开发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进口,以往进口依赖度较高的铁矿石、焦炭、动力煤、原油等化石能源,今后的进口需求将会持续下降。

(五)钢铁行业出口结构产生分化。钢铁行业对我国碳排放影响较大,是我国碳排放最高的制造业部门。钢铁绿色低碳升级促进钢铁行业的低碳生产链和供应链的形成,增加我国高端钢材出口并提升国际竞争力。

碳中和政策下绿色外贸如何发展?

在全球碳中和发展趋势下,我国的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将开启新一轮的结构重塑,外贸发展面临不平衡、不稳定的潜在外部挑战。为此,在推进碳中和政策过程中,应从国际合作、企业转型、技术升级、金融保障等方面积极应对,以实现外贸“稳增长、促创新、保通畅、扩合作”的发展目标。

(一)加强国际区域合作,完善低碳减排机制。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升级自贸协定,深度融入国际区域经贸合作,既可以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也有助于提升自身外贸发展水平。通过一带一路绿色投资、零碳低碳技术贸易等方式,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产能、绿色资本、绿色贸易等方面的合作。

(二)促进出口产业升级,推动外贸企业转型。要进一步加快出口产业的结构升级和技术升级,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的投入,通过绿色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出口商品的贸易附加值。

(三)加强低碳研发创新,提升减排技术应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低碳研发技术的创新,为碳减排释放价格信号并提供激励机制,将资金引导至减排潜力大的研发环节,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前沿技术突破。鼓励碳捕捉、碳储存等绿色技术创新,提早部署并规划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项目,着重突破工业生产碳中和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碳中和试点和项目开发,生产更多以林业碳汇、海洋碳汇为主的生态产品,推进绿碳增汇行动。

(四)完善金融保障工具,提高抵御风险能力。按照发展绿色金融“三大功能”和“五大支柱”基本框架思路,应全面建设外贸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推进碳减排支持金融工具的实施,探索经验,不断完善。

内容参考:

四川省社科院《扎实推进碳足迹认证与应用建立外贸产品全生命碳足迹追踪体系》

成都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商务部网站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

你可能感兴趣的:(碳足迹助力外贸行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