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孝文帝想改革旧的风俗习惯,全面推行汉化。他发布诏令,禁止士大夫与民众穿胡服,规定鲜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民一律改穿汉人服装,朝廷百官改穿汉族官吏朝服,鲜卑族人大多不乐意。

孝文帝为此而特意召见文武群臣,问他们:“各位爱卿是希望朕远追商、周呢?还是想让朕连汉、晋都比不上呢?”

他的二弟咸阳王拓跋禧回答说:“群臣们都盼望着陛下能超过前王。”

孝文帝接着又问道:“那么应当改变风俗习惯呢?还是因循守旧呢?”

拓跋禧再回答说:“愿意移风易俗、圣政日新。”

孝文帝又问:“只是愿意自身实行呢?还是希望传于子孙后代呢?”

拓跋禧回答说:“愿意传之于百世万年。”

于是,孝文帝说道:“那么,朕确定下来就会开始进行,你们一定不得有违。”

拓跋禧连忙说:“上令而下从,有谁敢违抗呢?”

孝文帝说:“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现在,朕想要禁止使用鲜卑语,全部改用汉语。年龄在三十岁以上的人,由于习性已久,可以宽容他们不能一下子就改换过来。但是,年龄在三十岁以下的人,凡是在朝廷中任职者,不能允许他们仍然还讲过去的语言,如果有谁故意不改,就一定要降免其官职。所以,各位应当严加警戒。对此,各位王公卿士同意不同意呢?”

拓跋禧等人一起回答道:“无不遵从圣旨。”

孝文帝接着讲道:“朕曾经与李冲谈过这件事,李冲说:‘四方之人,言语不同,不知道该以谁的为是,皇帝说的,就是标准了。’李冲此话,论罪应当处死。”

因此看着李冲又说:“你有负于社稷,应当命令御史把你牵下去。”李冲摘下帽子磕头谢罪。

孝文帝又指责出巡时负责留守洛阳的官员们:“昨天,朕看见妇女们还穿着夹领小袖的胡服,你们为什么不遵行朕前面的诏令呢?”这些官员都吓得磕头谢罪不已。

孝文帝继续讲道:“如果朕讲的不对,你们可以当庭争辩,为什么上朝时顺从,退朝后就不听从呢?”于是下令:“在朝廷中不得讲鲜卑语,违者免去所任官职。”

有官员上奏请示说:“广川王的妃子埋葬在平城,而广川王现在已经去世了,不知道是广川王随他的妻子回葬平城呢?还是他妻子随广川王移葬于洛阳呢?”

孝文帝说:“凡是从代京迁移来洛阳的,死后应该全部埋葬在邙山。如果丈夫先死在代京,那么妻子死后可以送回代京安葬;如果丈夫死在洛阳,不可以回代京随他的妻子安葬。其他州的人,听从自便。”接着又发布诏令:“迁移到洛阳的人死后,葬于河南,不得送回北边安葬。”于是,从代京迁居到洛阳的人全部成为河南洛阳人。

第二年正月,孝文帝下令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他发布诏令说:“‘北方人称土为拓,称后为跋’。魏国的祖先是黄帝的后代,以土德而称帝,所以姓拓跋。土,乃黄中之色,万物之元,所以应该改姓为‘元’。诸位功臣旧族凡是从代京迁来的,其姓氏有重复的,要一律改变。”从此,孝文帝的名字就从拓跋宏改成了元宏。

于是,皇族拓跋氏改姓元氏,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其余所改姓氏,不可胜数。改姓之后,鲜卑族姓氏与汉姓完全相同,鲜卑族在汉化的道理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孝文帝一向看重名门望族,当时北方汉族四个门第最高的家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在士大夫中最受推重。孝文帝大力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令他们的代表范阳人卢敏、清河人崔宗伯、荥阳人郑义、太原人王琼将女儿送进后宫。陇西人李冲以才识受到重用,成为朝中显贵,孝文帝也以他的女儿为夫人。

北魏过去的制度是:各藩王的妃嫔都应选娶八大姓及有清望的门第人家之女。孝文帝下诏为亲自自己的六位弟弟重新聘娶妻室,说:“以前所娶纳的,可以改做小妾。咸阳王元禧,娶陇西李福的女儿;河南王元干,娶代郡穆明乐的女儿;广陵王元羽,娶荥阳郑平城的女儿;颍川王元雍,娶范阳卢神宝的女儿;始平王元勰,娶陇西李冲的女儿,北海王元详,娶荥阳郑懿的女儿。”

六个王妃中,只有穆明乐的女儿出自鲜卑八大贵族之一,其余都是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如此大规模的通婚,使鲜卑族从皇族开始不再有纯粹的血统了。中国历史上掌握了政权的非汉民族统治者最主动、最彻底的汉化终于实现了。

当时赵郡李姓诸门中,人物尤其多,都能发扬家风,所以世人谈论门第高贵,均推卢、崔、郑、王、李五姓为首。

众人议论,觉得薛氏也是河东的望族。孝文帝不同意,说:“薛氏是蜀人,怎么可以成为一郡大姓呢!”

当时直阁将军薛宗起正执戟站在殿下,他站出来对孝文帝说:“臣的祖先汉朝末年在蜀地做官,两代以后又回到河东,如今已经六代相传,所以不应该算是蜀人。陛下是黄帝后裔,受封在北方,难道也可以说是胡人吗?现在不认为我们是郡中大姓,我还有何脸面活下去!”说完,把手中的戟摔碎于地。

孝文帝缓缓地说:“那么,朕排列在甲,卿排列在乙了。”于是,同意列薛姓为大姓,并笑着对薛宗起说:“你不是‘宗起’,而是‘起宗’呀!”

孝文帝又和群臣们议论选拔官员之事,他问道:“近代出身高低,各有一定的职分,这样划分如何呢?”

李冲反问道:“不知道上古以来,陈设官爵名位,究竟是为了那些富家子弟呢,还是为了治理国家呢?”

孝文帝回答:“当然是为了治理天下!”

李冲又顺势反问:“那么陛下为什么专门选取门第出身,而不注重才能方面的选拔呢?”

孝文帝解释说:“只要有过人的才能,不怕不为人所知。然而,君子门第出身,即使没有为当世所用之才能,但终归在德行方面要纯洁笃厚一些,朕所以选用他们。”

李冲再反问道:“难道傅说、吕望可以凭门第出身得到吗?”

孝文帝再回答到:“这种不平常的人才,旷世才有一、二。”

这时,秘书令李彪也说道:“陛下如果专门以门第取士,那么对于鲁国的三卿季孙、孟孙、叔孙氏与孔门四科人才,是选择前者呢,还是选择后者?”

孝文帝回答说:“如果遇到有才识高明、卓尔不凡、出类拔萃者,朕也不拘泥于这一制度。”

在当时的条件下,即使是以北魏孝文帝之贤明,仍然不能避免先门第而后贤才的这一偏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