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与仪式感

图片发自App

人们大多反感形式主义,但是却总希望生活有点儿仪式感,那么,怎么就是形式主义?什么又是仪式感呢?

比如,我们每个人都会过生日,过生日就免不了亲朋好友的祝福,少不了吃顿好的,买点儿礼物,整个蛋糕吹个蜡,默默许个不说的愿望!

这里边有没有形式主义的东西?

原来,所谓的仪式感,只不过是你喜欢的形式主义罢了!

再如,绝大部分人生命中都会经历一次亲友共同见证的婚礼,按传统古式来说是礼仪讲究多,现代西式的则是花样形式多,像教堂婚礼的发问:你愿意娶某某某为妻吗?

这形式主义不呀?

可见,有的形式主义作为仪式感,成了必要的程序!

工作十五年了,开过的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会议数不清,我知道有很多同事不喜欢开会,既使你非常必要稀缺的开,他也会本能的反问一句:又开什么会?

可见,只要是人内心不乐意的仪式,都会被拿来冠以形式主义而批判!

还想回到我经常说的读书这个话题上来,坦白讲,读书是最来不得半点儿虚假应付的,读书绝不该是沽名钓誉,不该是跟风应景,不该是为了读书而读书!

读书不仅要坚决彻底的反对形式主义,更要尽可能避免追求仪式感,焚香沐浴更衣,秉烛静坐捧卷,看上去庄重而典雅,给人一种圣感,其实如此读书究竟有什么效果,需要打个问号!

反倒是我们的少平,他在揽工的间歇,身旁躺着一群鼾声如雷的工友,借着昏暗的月光或烛光,如饥似渴的读书,在煤矿井下休息的片刻,也要借着矿灯来看书,是真的在读书,在学习,在思考!

读书有范式吗?如果有,那一定是他在忽闪你,你稍微了解两个古今中外的大家就会轻易发现没有那两个人是同一模式读书写作的,而如果要拿来教人,更是要不得这种机械化模式化,你要教的是活生生个性各不相同的人,不是机器流水线上完全没有区别的产品!

早在孔夫子的时代就在喊因材施教,可是到现代化程度如此之高的今日,反倒是教育的同质化痼疾难改,其实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了敬畏,但一想起由我到子两代人都挣不开应试教育的桎梏,就不免深恶之,痛绝之!

说来说去,形式主义其实无处不在,无论教育还是婚姻抑或工作,它跟所谓的仪式感只隔了一颗心的距离,你走心的,就不会觉得厌烦形式,你不走心,仪式也会让你倍觉流于形式的无趣!

套用一句鲁迅说,其实世上本没有所谓的仪式,走心的形式多了,也就成了仪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形式主义与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