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一首

落叶  明  释宗泐

一片复一片,西风与北风。

但看阶下满,不觉树头空。

缀服犹堪用,题诗自不工。

山童朝更扫,闲委古墙东。

作者简介

宗泐(lè),明代高僧,浙江临海人,俗姓周,字季潭。洪武皇帝时他奏对称旨,曾奉使西域。后来朱元璋深究胡惟庸案时,他也曾遭株连,太祖特赦命免死,后在江浦石佛寺圆寂。

有一天下午,释宗泐在充满阳光的林中散步,朔风凛冽,呼啸而过,树叶从枝头回旋,又徐徐地零落。他俯身拾起一片,轻盈的落叶,还散发着深秋的气息……此诗,释宗泐忽然有点感慨,有所感悟,于是欣然命笔,为后世留下了这么一首禅诗《落叶》。

赏析

释宗泐这首《落叶》,无疑也是一首上乘的禅诗。西风、落叶是秋天的象征,历代的文人墨客都曾借此抒发失意情怀。高僧释宗泐通过对落叶这一典型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彻悟佛家“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之禅理后,也得到了自证清净的情怀。读者这样的诗歌,能让人们在瑟瑟秋风、飘飘黄叶的境界中,体会到空寂和闲适的禅趣。

首联写景,语言朴素、用笔平淡。“一片复一片,西风与北风”,枯萎的树叶在瑟瑟秋风中飘飘落下,而秋风也不断地变换方向,一阵比一阵更紧。诗人紧紧扣住秋天的特征,烘托出秋天萧瑟的气氛。这变幻不定的秋风,也让诗人思绪万千。水天云烟里,他曾踽踽独行;梦里扁舟上,幽思也恍若碎玉满地。如今独自散步在秋风中,却静静地体味到其中的禅意。

颔联就含蓄地点出了其中的禅理,“但看阶下满,不觉树头空。”阶下积满落叶,树上枝残叶疏,这两句表面互为因果,合情合理,甚至太显得通俗。但作者却借此表达了佛家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看法。

万事无常,人们也是没有常恒自在的主体。诸法无我,犹如树叶,秋风紧、黄叶落,阶下满、树头空。高僧巧妙地融理于景,在一幅小小的秋意图中,渗透了诗人的主观感受。落叶在常人眼中是一种衰败的象征,而大师以法眼观之,则是一种必然,也显出其心境旷淡自如、轻松愉悦。

诗人一边走,一边思考,颈联体现了诗人的生活体验。“缀服犹堪用,题诗自不工”,这两句叙说落叶的作用,可以装点衣物,但如果以其入诗,恐怕无法工整。虽然如此,落叶也体现了一种缘聚缘散,在烟火红尘里,有情可寄,有梦可栖,更表现出一种闲逸、深长的情趣。

诗人的心境逐渐开始旷达,尾联抒发情感,“山童朝更扫,闲委古墙东。”秋天里西风呼啸,落叶就会堆积很多,山童也每天清晨就来打扫,然后堆积在墙角,诗人却从中感受到一种清闲和闲适,更饱含深远的禅意。而作者自性清净的情怀,也在平淡的生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僧没有丝毫的悲秋情绪,他从简单自然现象的观照中悟解佛理,以其法眼看待秋天,给人们留下的是一幅静穆、闲逸的秋景图。这首禅诗语言朴素,明白如话,却意蕴深远。作者以禅入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秋叶中散尽了浮华,寄托着很多诗人悲愁的情思;秋叶中蕴含了淡泊,更多的人感受到一份静美和恬淡。

你可能感兴趣的:(禅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