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详注》读书笔记38:高都护骢马行

按:高仙芝平少勃律,在天宝六载。是年,大食诸部七十二国皆降附。八载,入朝,诗云“飘飘远自流沙至”,又云“长安健儿不敢骑”,正其时也。九载,仙芝讨石国,俘其王以献,则知次年又往边疆矣。此诗当是天宝八载所作。黄云七载,梁云十一载,皆非。汉书·郑吉传:吉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自吉始焉。注:并护南北二道,故谓之都。

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歘然来向东。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

(一)

安西都护胡青骢[一],声价歘然来向东[二]。

此马临阵久无敌[三],与人一心成大功[四]。

九曲奔流笔记:

欻(xū)然:忽然。第一部分概写此马的来历、功绩。第三、四句,个人感觉写的太笼统了,不够形象。

原书释义:

此言骢马在边,而有功行阵。

[一]旧唐书:贞观十七年,置安西都护府于西州。显庆三年,移治龟兹国城。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十六都护府隶焉。隋书:西域吐谷浑有青海,中有小山,至冬冰合,尝得波斯马放入海,因生骢马,日行千里,故时称青海骢马。胡青骢,犹淮南子所云胡骏马。古诗:“踯躅青骢马。”广韵:“骢,马青白色。”

[二]赭白马赋:“声价隆振。”又:“歘耸擢以惊。”注:“歘,忽也。”汉天马歌:“天马来,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

[三]戴暠诗:“刀环临阵鸣。”史记:项王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向无敌。”

[四]国语:“戮力一心。”大戴礼:“均马力,齐马心。”应德琏悯骥赋:“展心力于知己兮。”史记: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二)

功成惠养随所致[一],飘飘远自流沙至[二]。

雄姿未受伏枥恩[三],猛气犹思战场利[四]。

九曲奔流笔记:

第二部分表现此马渴望再次建功立业的精神。流沙,代指边远地区。第三、四句有转折意的流水对。

原书释义:

此言骢马在厩,而不忘战伐。

[一]赭白马赋:“愿终惠养,荫本枝兮。”

[二]曹植诗:“飘飘随长风。”元和郡县志:居延泽,在张掖县东北一千六百里,即古流沙。天马歌:“天马来,从西极,涉流沙。”

[三]赭白马赋:“弭雄姿以奉引。”汉书·李寻传:“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注:“伏枥,谓伏槽枥而秣之。”

[四]西征赋:“何猛气之咆勃。”战国策:张仪曰:“魏之地势,固战场也。”

(三)

腕促蹄高如踣铁[一],交河几蹴曾冰裂[二]。

五花散作云满身[三],万里方看汗流血[四]。

九曲奔流笔记:

第三部分正面描写此马,状其形,摹其神。踣(bó)铁:踩踏铁器, 比喻马蹄坚硬有力。交河,也是代边远地区。第二联对仗好,特别是将马身上的花纹比作云朵,那么云满身的马不就是天马了吗?

原书释义:

此言其形相、精力之出群。上云流沙,此云交河,正见来自远地也。

[一]南都赋:“马踠余足。”相马经:“马腕欲促,促则健,蹄欲高,高耐险峻。”齐民要术:“马腕欲促而大,其间才容靽,蹄欲得厚二三寸,硬如石。”踣,踏也。邵注“踣铁,言马蹄之坚。”

[二]元和郡县志:贞观四年,于汉车师前王地置交河县,取界内交河为名。交河源出县北天山,分流城下。一统志:今为西番火州地。王洙注唐安西去交河七十里。顾野王诗:“交河冰未坚。”赵曰:东方朔神异记曰:北方有层冰万里,厚百丈。诗言交河有层积之冰,马几度蹴踏之而破裂也。旧引颜赋“经玄蹄而雹散,历素皮而冰裂”,非是。盖赋谓骑射耳。玄蹄、素皮,皆射帖名,而雹散、冰裂,皆射帖声,与马踏冰裂之义无涉。

[三]名画录:开元内厩,有飞黄、照夜、浮云、五花之乘。丹元子步天歌:“五个花文王良星。”李白集注:“五花,马毛色也。”又郭若虚云:五花者,剪鬃为瓣,或三花,或五花。白乐天诗“马鬣剪三花”,此另一说。

[四]天马歌:“经万里兮归有德。”汉书:李广利获汗血马来。注:大宛旧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髆小孔中出,如血。赵曰:“汗血之姿,非万里无以见。”

(四)

长安壮儿不敢骑[一],走过掣电倾城知[二]。

青丝络头为君老[三],何由却出横门道[四]。

九曲奔流笔记:

第四部分写此马志向高远,志在千里。青丝络头,描写细腻,其实是代字法,以局部代整体。横门道,西出长安的道路,照应开头的“来向东”。

原书释义:

末用感慨作结,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意。此章四段,各四句。

[一]郑氏曰:长安,古雍州地,汉始都此。

[二]崔豹古今注:“秦始皇有七马,一曰追电。”隋书:“长孙晟为总管,突厥畏之,见其赤马称为闪电。”赵注:“此言马行如电,举国皆知耳。”旧引傅玄诗“童女掣电策,童男挽雷车”,非其义。孙楚诗:“倾城远追送”。注:“倾,犹尽也。”

[三]古乐府:“青丝缠马尾,黄金络马头。”

[四]汉书·西域传:“百官送至横门外”。三辅黄图:“长安城北,出西头第一门,曰横门,其外有桥,曰横桥。”程大昌雍录:“自横门渡渭而西,即是趋西域之路。”远注出横门道,言欲驰驱于战场。

张綖曰:凡诗人题咏,必胸次高超,下笔方能卓绝。此诗“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如此状物,不唯格韵特高,亦见少陵人品。若曹唐病马诗:“一朝千里心犹在,曾敢潜忘秣饲恩。”乃乞儿语也。

王嗣奭曰:“与人一心成大功”,此盛赞马德,即所谓“其堪托死生”也。下文猛气思战场,万里看流血,壮儿不敢骑,却出横门道,节节俱蒙此意,写得雄骏绝伦,“语不惊人死不休”,洵足空前绝后矣。

胡应麟曰:七言古诗,概曰歌行。余漫考之,歌之名义,由来远矣。南风、击壤兴于三代之前,易水、越人作于七雄之世,而篇什之盛,无如骚之九歌,皆七古所始也。汉则安世、房中、郊祀、鼓吹,咸系歌名,并登乐府。或四言,上规风雅,或杂调,下仿离骚,名义虽同,体裁则异。孝武以还,乐府大演,陇西、豫章、长安、京洛、东西门行等,不可胜数,而行之名,于是著焉。较之歌曲,名虽小异,体实大同。至长、短、燕、鞠诸篇,合而一之,不复分别,又总而目之曰相和等歌。则知歌者,曲调之总名,原于上古。行者,歌中之一体,创自汉人,明矣。又曰:今人例以七言长短句为歌行,汉魏殊不尔也。诸歌行,有三言者,郊祀歌、董逃行之类;四言者,安世歌、善哉行之类;五言者,长歌行之类;六言者,上留田、妾薄命之类。纯用七字而无杂言,全取平声而无仄韵,则柏梁始之,燕歌、白纻皆此体。自唐人以七言长短为歌行,余皆别类乐府矣。又曰:歌行,兆自大风、垓下,四愁、燕歌而后,六代寥寥,至唐大畅。王、杨四子,婉转流丽,李、杜二家,逸宕纵横。又曰:阖辟纵横,变幻超忽,疾雷震电,凄风急雨,歌也。位置森严,筋脉联络,走月流云,轻车熟路,行也。太白多近歌,少陵多近行。又曰:李、杜歌行,扩汉、魏而大之,而古质不及。卢、骆歌行衍齐梁而畅之,而富丽有余。

你可能感兴趣的:(《杜诗详注》读书笔记38:高都护骢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