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歌

童年是一首歌,有激越有低沉,也欢乐也有忧伤。今天看着孩子们在校园内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庆祝自己的节日,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开心的笑容,真想自己也是一个孩童。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一定要插上翅膀,飞到蓝天,采一朵白云,编织一个精致的小书包,走进这样的校园,读书,运动,表演节目,嬉戏打闹,在树荫下乘凉,在花丛中流连,在书海间遨游,在梦想里驰骋。虽说孩子们有学业压力,有环境的局限,可他们赶上了美好的时代,心有多高,舞台就有多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无论是传统的柔美精湛,还是今天的时尚阳刚,都在岁月的轨迹上洒满了芬芳与坚强。

触景便会生情。我的童年也是一首歌,像一个在曲线上左切右拐的车轮。那个时候,能填饱肚子便是最欢快的歌,可大都找不到和声的踪影。由于缺乏营养,瘦小的我一直到七岁多才开始在邻村小学发蒙读书。从我家魏家坡到学校有五、六里地,来回要个把小时。一年级学了几个半生不熟的拼音,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二年级没课本,老师在黑板上写,我们在下面抄,回家后再死记硬背。实践活动倒是现在的孩子想都想不到的。那时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学工学农还要学军。从三年级开始,只要村支书找到学校,我们就要到生产队帮农民伯伯栽秧、割麦子。哪怕裁的秧苗当天晚上就歪倒在水田里,也要我们这些嘻嘻哈哈的娃娃去插。下地之余,也有吸引我们的地方,而且令我们向往。生产队把我们叫去,管中饭,还有鸡蛋汤。几盆饭还有几桶汤,转眼间就在我们的风卷残云一般中化为乌有。干完农活,书本早就被我们忘到九宵云外去了。回家后,我们一帮半大的娃娃,野猴似的钻进树林,挖苕扳包谷,直疯到天昏地暗才溜回家,不脱衣服卧月明。到了四、五年级,我们有了家庭作业,一个星期两次。现在的孩子绝对想不到那是何等奇葩。星期二和星期四早晨上学时,每个学生要挑两竹筐牛粪到学校去,完不成就要受罚。起初还能勉强完成,野外的牛粪还能找到。可到了后来,都在捡,不光是学生,老农也瞅准机会找,山坡上田埂间早就被捡光了,走好远也看不到半点牛粪。怎么办?一时半会想不到可行的办法。那时我们虽年幼,可学校的事从不找大人。人有时是被逼出来的。上坡下坎来来回回找遍了山岗山坳也一无所获。无奈之下,我们把目光投向了老农的牛圈。事先打探清楚,天黑后悄悄潜进去,顾不得脏臭,飞快地装满两筐,逃回家就洗澡睡觉。现在想起来会情不自禁地暗笑,感觉对不起靠牛粪肥田的老农。幸好只挖了两次,那个时局就变了。我们开始可以专心读书,不用再到生产队干农活,也不用再给学校的菜地挑牛粪去了。一九八O年,小学毕业后我考进了重点中学,离开家乡到外面求学,结束了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

那时我们的童年虽没有现在的丰富多彩,没有现在神奇莫测的视听手段,却充满了野性和童趣。我们想玩就玩,想野就野,想疯就疯。在学校中午时,我去抓过蜈蚣换五分钱买本子,到堰塘边钓过鱼给老师熬汤喝,到山上爬树摘过野果子充饥,还在草坪上睡过了头忘了上课。要是那样继续疯下去不思上进的话,肯定早已离开校园到社会上流浪去了。是爸爸我的父亲给了我教诲,他的话我记忆犹新,他说,不读书没有文化,什么时候都将一事无成。是远见也是卓识。是的,那时的童年尽管是粗放的是放任自流的,可我经历了生活的率真和沧桑,没有谁能比我更能感受读书的可贵和不易。生逢盛世,条件也优越,也不能蹉跎岁月。要把单调低沉的童年的歌,演奏成丰富高昂的人生交响。

愿天下的孩子都有一个快乐充实而又丰富多彩的童年。童年的歌,是一首诗穿透心脾;是一幅画满眼春色!

你可能感兴趣的:(童年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