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

       约翰是个大学的数学教授,绝对的聪明人,能在任何智力测验上取得很高的分数,然而他却做了一连串非常愚蠢的事。

       在2000年年初,约翰以每股47美元的价格买入世通公司股票。不管这个购买行为是好还是坏,当该股票在那年末跌倒每股30美元时,他还是继续买入,这种做法就非常不明智了。那时候长途通信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愈发明显。他承认自己“找遍有关股市利好的消息、角度和分析”,同时“回避所有不乐观的迹象”,并坦诚其“购买行为并非都是理性的”。

        当股票于2000年10月跌至每股20美元,越来越多迹象表明该卖出而非买入时,他的继续购买行为(“尽管心里明白,我还是买了更多”)就显得愈加非理性了。随着事态的不断恶化,约翰向妻子坦诚自己在用保证金买股票(等于用借来的钱买股票),约翰在股票跌过一半后孤注一掷,给世通的CEO写邮件(说乐意为其写文案,把公司“最好一面”介绍给投资界),以求重获对事态的控制。

       2001年年末,约翰教授甚至无法忍受超过一小时不去查看股票价格。2002年4月,他仍坚信只要在股票价格走低时继续买入,一旦回涨他就能挽回之前 部分损失。当股票价值5美元时他还继续买入,而股票与4月19日涨到7美元,他总算下决心卖出。可是那天恰逢周五,还没等他下完课回家,就已经休市了。到下周一,股价再次跌了1/3,他终于决定结束这场磨难,忍受着巨大损失卖出了所有股票。世通在做假账的消息被披露出来之后,最终以9美分的股价倒闭。他说,“即使到了现在,一想到股票我就会发疯”。

       约翰拥有高智商,但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达成人生的目标,拥有高智商还不够,还要有高理性。个体如果出现理性障碍,直接实际后果就是生活不如意,错失本应取得的人生成就。智力测验并没有测量理性,这就是聪明人会做蠢事的原因:所谓的“聪明”仅仅是高智商,而非高理性。

       人的大脑存在两种信息加工机制:快与慢。快的类型一加工包括自主心智,慢的类型二加工包括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算法心智就是传统的智商,而反省心智就是理性思维。


       在快的心智处理进程,我们调用的认知资源非常少,像个猛张飞。猛张飞非常情绪化,依赖直觉,见多识广又很会联想,擅长编故事,经常下意识做出反应,但很容易被骗,以为亲眼所见就是事情全貌,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

       在慢的心智处理进程,我们想得多一些,调用的认知资源也更多,像个诸葛亮。诸葛亮动作比较慢、擅长逻辑分析,猛张飞搞不定的问题,都丢给他来处理。他虽然不易出错却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猛张飞的判断结果。

       大脑在使用认知资源时极为吝啬,喜欢走捷径,我们称之为“认知吝啬鬼”。人类在大多数时候都是认知吝啬鬼。认知吝啬鬼常常致使我们深陷不理性的泥潭,严重阻碍我们实现目标与理想。

       提高理性有两种途径,第一条途径就是避免先天的信息加工缺陷,即认知吝啬鬼;第二条途径是给自己大脑安装好的心智程序,抵制坏的心智程序。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