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清晰,选择考本校研究生

2022届考研已经落幕,在离校的六月,有的同学打起行囊走向社会,有的同学即将到新的大学继续深造,各有各的精彩。

因为疫情的影响,今年457万的考研学生,有300多万落榜,考研内卷的形势日益严峻,对于普通二本院校的同学来说选择读研的竞争性越来越难。

即使这样,还是不能泯灭同学们读研的冲劲和决心。

这真的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在五月开始,考研动员会、专业分享会等等针对大三学生的各种考研经验分享陆续开始,辅导员的考研工作对象全部转移到大三学生,一轮新的备战继续开始。


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这样两位同学。

一志愿上岸本校的徐勤鑫以他自身的研途历程书写了什么叫“人间清醒”,他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复习、理性择校,规划未来,给2019级考研的同学给出了最现实的考研建议。

选择包括院校的时候一定不能随大流,更不能好高骛远,一定要切合自己的学习实际。

平时成绩的好坏,每个人心里都是有数的,不要去羡慕别人选择的211等热门高校,也不要说什么一定要考一个比本科好一点的学校否则没有意义,更不要“连跳三级”期待自己就是万里挑一的“逆袭者”。

不要把这些目标实现寄托在“梦想”里,一定要“清醒”且理性认识自己。

徐勤鑫觉得自己基础一般,报考省内高校比较困难,但是自己又想读研,怎么办?

那就直接选择本校研究生,既有专业课的优势,也有报考的感情依赖,读了本硕,在同一所学校继续学习何乐而不为。

选择定了学校,自信油然而生,最后的成绩是340+,也第一志愿顺利上岸。


来自内蒙古的同样考取本校研究生的王赫鑫同学是调剂成功的。

分数出来后,没有到300,但还是想读研,怎么破?

第一时间找到辅导员,找到研究生秘书,表达想继续在本校读研的热烈想法,咱们二本院校在高校林立的江苏来说,虽然有硕士点,还是属于A类地区的末尾,所以第一时间调剂选定学校也是非常必要的。

千万不要想着还可以去捡漏,还可以去“拼一拼”,还会有“好运气”。

今年开始调剂工作必须在第一志愿结束后才开始,优势在于避免高分学生落榜后再次无调剂,而对于咱们二本学生来说就是没有了竞争力,不像以前可以打个“时间差”和“机遇差”。

所以虽然分数不是太高,但是时刻关注调剂系统,选定了要坚定,一有时间就刷一刷。

在预填报的时候就填好,待到正式填报是直接填写,认真准备调剂,在大家可能都还想着更好一点的学校的时候,来点实际的,就它了。

而第一次调剂没有录满后的第二次调剂,很多同学“醒悟”了,再来选择本校的时候,已经没有机会了,明明可以尽早“上岸”,后来却继续“离岸”。王赫鑫用自己在考研路上遇到的弯路,来告诉大家该怎么学,该怎么选择才能避免,详细介绍了自己考研调剂的心路历程,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调剂成功,实现自己“上岸”的目标。


大三同学,想读研是好事,但是一定要对形势、对自己、对院校有清晰、理性的认识,更要有客观、正确的定位,审时度势认清楚,才会更有信心在复习的路上。

与其多走弯路,不如在迈步的时候,就想好出路,毕竟,我们的目标就是选择读研,就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就是成功“上岸”。

你可能感兴趣的:(定位清晰,选择考本校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