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那些日子

每年的5月12日,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第一个反应就是,今天是汶川地震周年祭。

今年已经是第十二年了。

十二年前的今日,我刚上班不到一年,在一所农村完小。那时候智能手机还不是很普及,我用的还是大学时买的诺基亚手机,不方便用手机上网。学校里只有一台很老的台式电脑能联网,在校长办公室,只用来完成学校工作。我们获取讯息的方式远没有今天这么迅速和便捷。但是,我记得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便很快就知道了。一经媒体报道,这个消息很快传开了。因为这是一场大灾难,没有人不闻之震惊。

后来就是全社会的焦点都在那里,各种救援,各种捐款,受灾群众、“震中孤岛”、堰塞湖……灾区的点点滴滴都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映秀镇,汶川县,北川县……这些原本从未听说过的地名,成了万千国人的牵挂。那时,神州大地处处支援灾区,人人心系灾区。前线将士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抢救被埋人员,后方人民每一天都在祈祷有更多的人从废墟中生还。

那时我正年轻,也会为地震中的生离死别而悲痛,为灾难中舍身救人的英雄而感动。十二年后,当时看到的、听到的很多故事的细节已经模糊,但是,那种情感怎么更清晰、更深刻了呢?再一次看到那些画面,心痛不已,泪如雨下。

时间可以抚慰心灵,却抹不去伤痛。今日的新冠疫情,昨日的汶川地震,我们有些人虽然有幸没有亲身经历,但是依然可以感同身受。因为人性有共通的地方,灾难和疾病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幸福和美满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地震和疾病更多的是天灾,战争绝对是人祸。我们不是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但是我们很幸运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度。没有经历过战争,我却对战争有着深深的恐惧。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当时每天的新闻中都会有相关报道。有一次我在新闻中看到这样一个场面,美军的飞机正在轰炸伊拉克,人们惊慌地跑着,四处躲藏,其中有一个小男孩,他想躲起来却无处可躲,他的神情和肢体动作所传递出的惊恐和无助,是那么的真实和深刻,是演技再高的影帝影后也演绎不出的,是一种本能的反应。那种惊恐和无助传染给了电视机前的我。我之前一直觉得战争离我很遥远,但是那时,我有一种身处战争中的恐惧。

这是十七年前的事了,可印象还是那么深。

如今,人到中年,有时,我感觉自己越发胆小了,害怕生病,畏惧死亡,因为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我是无可替代的。有时,我会觉得自己更坚强勇敢了,我若不强大,如何去保护我爱的人。

这几年,经历的、听说的事情多了,对于“国泰民安”这个词,我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祈盼。有国才有家,国富则民强。大灾大难面前,我们的祖国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所以我们既要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不让母亲操心,又要勤奋工作,为我们的大家庭添砖加瓦。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忆中的那些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