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2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是刘禹锡《杂曲歌辞·浪淘沙》里面的一句诗。

意思是说: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这种坚定的信念,是弗兰西的人生写照,弗兰西是《布鲁克林有棵树》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她有怎样的生活呢?下面我带大家一起解读。

巜布鲁克林有棵树》的作者是美国优秀女作家:贝蒂·史密斯。这本书首次出版于1943年。她还写了小说《明天会更好》,《清晨欢愉》和《玛姬,就现在》赢得全球成千上万的读者的心,引起他们的无限遐想。

巜布鲁克林有棵树》讲述了小女孩费兰西,生活在美国贫民区布鲁克林。家庭的不幸,社会的不公,让她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奋力拼搏,像一颗当地的天堂树一样顽强成长,最后走出了贫民窟,考上大学。

作者是分三个部分来写的:家庭的教育坚定了弗兰西的梦想;费兰西在爱的土壤里成长,拥有了尊严的生活;苦难的生活磨砺了费兰西坚强的意志力,自学考起了大学。

1:家庭的教育坚定了弗兰西的梦想

1901年的一个寒冷的夜晚,费兰西在美国布鲁克林的一个贫困城区出生了。

爸爸约翰尼还没有准备好接受一个新人到来,既担心又害怕,他跑到自己母亲那儿大哭一场,拉着哥哥到处喝酒,酩酊大醉后又回到母亲家睡了一觉,才想起来妻子在家里生孩子。

妈妈凯蒂当时只有十七岁,生产完毕爸爸约翰尼才回家。

凯蒂喜欢听约翰唱歌,喜欢看约翰跳舞,她对约翰尼的爱达到了极致,面对懦弱、没有担当的约翰尼凯蒂反而去安慰他,不要担心,一切都过去了。

在面对一个新的生命来临,她也很迷茫、无助。妈妈玛丽·罗米利来看小费兰西时,凯蒂问妈妈该怎么办?

玛丽·罗米利虽然不识字,却会讲一千多个民间故事和童话,看着年轻、贫穷、初为人母的凯蒂,外婆告诉凯蒂一个教育孩子的秘密。

这个秘密就是:读书写字。她让凯蒂找一本巜圣经》和《莎士比亚 》每天给孩子读一页。

外婆让凯蒂一天不落的读一页书,一直读到孩子自己能读书为止。她说这样可以培育孩子的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无价的,让孩子住到想象里头,有了这些想象,就算以后日子不好过,也不会钻牛角尖困在日子里头。

外婆还让凯蒂找一个储钱罐,每天把节约下来的钱都存着,放在储钱罐里,积少成多,以后为子孙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聪慧和善的外婆,传授经验阅历,让物质上一无所有的费兰西一家人,意外地拥有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剀蒂听妈妈的话,让姐姐茜茜给她找来了《圣经》和《莎士比亚》,一直坚持执行着外婆的建议。第一年又生了一个儿子,带着两个孩子每天都读一页书。

有一年圣诞节的时候,剀蒂看着俩个健康可爱孩子搬圣诞树的时候,突然想到贫穷与无知的终极不同就是教育,只有教育,才能让自己的孩子,远胜过自己。

她认为弗兰西很聪明,悟性高,有朝一日会有出息的,剀帝想到了有些人虽然有钱,却很无知,做着无脑的事情。想让孩子们摆脱污浊肮脏的底层,光有钱是不可能改变,只有让孩子们接受教肓才能出人头地。

一定是让俩个孩子上完大学!她想着。她靠擦洗地板和当看门人维持家用,是全家的经济支柱,辛苦劳作,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生活好一点,她梦想着能供养孩子们上大学。

凯蒂不愿和人比烂。她指望诺兰家的人出人头地,而不是泯然众人。她还为了孩子们不收负面影响,像中国的《孟母三迁》一样,搬了三次的家。

凯蒂还通过给钢琴教师家里做活,换来一个小时的钢琴课,她学后再教给两个孩子。言传身教对弗兰西的影响很大,两个孩子也学会了弹钢琴,传输给孩子们的是:生活虽然苟且,却还有远方和诗。

爸爸虽然是个酒鬼,整天醉酒后踉跄回家,但是醒酒之后,他总是深觉歉疚,觉得对不起孩子,做父亲不够格。他觉得他应该教孩子一点什么东西。

于是他试着去戒酒,好好工作,把业余时间全部交给弗兰西和尼雷。他的教育观和凯蒂的妈妈玛丽·罗姆利一样。

他想将自己知道的所有东西都教给孩子们,好让他们十四五岁的时候,就能有他三十岁时的见识。

他还想到的孩子们需要功课的是地理、公民学、社会学。于是带着孩子们去政府,在布什威克大道参观。很认真地去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带孩子们一起出海钓鱼,虽然一条也没有钓鱼,却也是另外的一种境界。

弗兰西在外婆、爸爸、妈妈的家庭教育中,从小就养成读书的习惯,嗜书如命,什么都读,逮到什么读什么,垃圾作品她读,经典作品她也读,连时刻表和食品店的价目表她都读。

在弗兰西的身上有她在图书馆里看过的书。这些独特让她始终保持着尊严和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

以上的教育让弗兰西在十岁的时候就找到了写作这个突破口,坚定了自己要考大学的梦想。那么弗兰西是如何实现梦想的呢?接下来就解读第二部分。

2:弗兰西在爱的土壤里成长,养成了坚韧不拨的意志力

弗兰西一家人生活清贫,却互相关爱,互相理解。

爸爸总是无条件支持弗兰西。像弗兰西的知己,弗兰西想要什么,他全然明白。

爸爸非常爱着弗兰西,在酒吧喝酒的时候,会骄傲的对别人说:这是我的女儿。以女儿为荣。

他从不在女儿面前抽烟,若是看到了弗兰西,他会赶紧把帽子拿下来,把烟扔掉。教女儿唱歌,在女儿面前天南地北的聊着天,像个朋友一样。

弗兰西想要转学,约翰尼便带着她富人地区找了一个地址写下来,让她交给校长,转到自己喜欢的学校读书。俩个人商定以好的成绩来交换这次的行动,完成了转学心愿。

弗兰西有什么烦恼,都会等爸爸回来讲给爸爸听,约翰尼会坐下来认真地听弗兰西讲的话,能很好回应她内心深处。爸爸给了她巨大的温暖和安全感。为了保护弗兰西,约翰逊尼还弄了一把枪藏在家中,最后从来不会用枪的妈妈,用这把枪打中了侵犯弗兰西的坏人,救下弗兰西。

茜茜姨妈是个超有爱的人,教弗兰西做手工制作活:将圆纸围在铅笔头上,做成小纸杯子,再贴在杯子上,整个完工之后,美轮美奂。

茜茜还在火柴盒里撒点金粉,和上几滴香蕉油,将每个分币涂成了金色。做成礼物送给弗兰西。弗兰西非常喜欢,快乐无比。

在弗兰西第一天上学的时候,老师不喜欢贫穷的学生,也不让他们上厕所,弗兰西在课堂上尿裤子了。

茜茜就假装弗兰西的妈妈去学校找老师聊天,对老师连哄带骗,最后解决了弗兰西上课尿裤子的问题。

茜茜像一团燃烧的火焰,给自己的亲人带来了无可替代的温暖和力量。

她非常热爱生活,把贫穷的生活过的美好。是像阳光一样灿烂的人,温暖着弗兰西。

妈妈给弗兰西的榜样是忍耐、坚强和能干,茜茜姨妈和爸爸给她的是"宠爱"、"怜惜"。

还有外婆对弗兰西的爱。弗兰西在五岁的时候,外祖母就教她如何穿针走线。送给弗兰西圣诞节的礼物,也是玛丽·罗姆利外婆亲手做的东西。她给每人带了一件肩衣。

玛丽·罗姆利将这肩衣带来之前,已经拿到神父那里,让他祝福过。她把肩衣从弗兰西头上套下来的时候。然后补充说“愿你走到哪里都有天使陪伴”。

这种亲情是无价的,既使有一些小毛病,也要选择去原谅对方,就像玛丽·罗姆利说的:原谅是一份价值不菲的礼物。而且一分钱都不要花。

这一切的耳濡目染,让她与弟弟友爱互助;带着弟弟一起捡破烂卖,偷偷挣钱攒起来,在圣诞节的时候送家人每人一份礼物。

这是一本读起来很温暖的书,家庭和睦幸福,让人温馨。

家庭给予弗兰西的爱就像,桃花岛的黄老邪送给女儿黄蓉的软猬甲一样,它坚韧、刀枪不入,百毒不侵,可防御,是稀罕宝贝。

弗兰西在贫民区里披着这件铠甲,低御着同学的歧视,社会的不公。让她拥有自尊,在打防疫苗接种时,能够叮嘱医生,不要在弟弟面前鄙夷地说穷人的脏话。让她能够反驳轻视穷人的老师。

好的家庭就像上等风水一样,能够滋润主人公的心灵,让她拥有了自信.自尊,给了她一块福田。内心强大,在爱的土壤里扎根。坚信明天会更好。

爱可以完成不可能的事情。而本部分是最好的注解。



3:弗兰西坦然面对生活的苦难,努力追求梦想

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主人公平静的生活在她十三的时候一切都改变了。

弗兰西十四岁的时候,在圣诞节晚上妈妈告诉爸爸一个秘,又怀孕了,喜欢逃避现实的爸爸听了更加厌恶生活了,这个秘密就像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更加消极悲观,未老先衰。

没有过多久就死了。为了尊严。父亲因酗酒肺炎去世,母亲一再坚持在死亡证明上死因写肺炎而绝不能写酗酒,她不能让两个孩子被人嘲笑父亲是个酒鬼。

父亲去世后。凯蒂有一种狂热的生存欲望,这种欲望将她变成了一个斗士。她挺着大肚子也坚持做清洁工做,跪在地上擦洗地板。

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弗兰西每天放学后,与弟弟一起,在酒吧做一个小时的家务,挣钱补贴家用。

弗兰西像个大人一样守在大肚子的妈妈身边,在家里独当一面:打扫卫生,安排晚餐。

肩负着对家庭的责任,升入高中前的暑假,弗兰西和弟弟正式开始打全天工赚钱,年仅14岁的她为获得工作证而更改了自己的出生年月,从此一头扎进了成人的世界。她在餐厅打过小工,做过“花枝工”。

凯蒂从来不和别人比烂,她指望诺兰家的人出人头地,而不是泯然众人。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用他来寻找光明。

最主要的是她在模范文摘局里上过班,在文摘局里上班的一年中,天天看报纸。每天的阅读让她学到了很多东西,像历史、政治、地理、写作、诗歌每样她都有自己的想法。

这对她很有帮助,以至于最后在通信公司上班的时候,弗兰西就跳过高中学课,直接报了《署期大学》。她白天上班,晚上上课,选了《法语入门》、《基础化学》和《复辟期间的戏剧》三门功课。

刚开始她听不懂,跟不上课,最后用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天天背单词,硬着头皮学下去。  坐电车的时候她在学,休息的时候她在学,吃饭的时候她也把书架在前面看。

在学习的时候不迟到,也不缺课,她的最低要求是能过两门课。

在图书馆里看书的时候,弗兰西还遇到了一个守护天使:本·本莱克。他是个聪明、自信,英俊、快乐的一个19岁的男孩。

他为她检查化学作业。他为她解释复辟戏剧中那些晦涩难懂的地方。他帮助弗兰西做下个暑假课程的计划。他帮人帮到底,顺道帮她开展人生规划


安阿伯 密歇根大学在那里。再过两天,她就要乘坐火车去安阿伯了。暑期学校结束了。她通过了选修的四门课。在本的帮助下,她突击准备,也过了大学入学考试。也就是说,才十六岁的她可以上大学了,这时候她已经修完了大学一年级一半的课程。

这一切困难,对弗兰西来说是一种锻练。习近平总书记说:“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

教孩子的时候,别忘了苦难也是好事。苦难是非常磨练人的,能够让人性格饱满起来

读一本好书,是一次思想的朝圣,终究一天你也会像他们一样闪闪发光。

所以每个学生都不要虚度,而每个学生都应该有韧劲,有毅力,寒门学子更要有向前的勇气,用知识改变命运。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