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什么为目标的孩子更出色?

     

图片发自App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我们对于取得的成绩如何解释,也跟我们最初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有关。那么那种渴望取得成绩的强烈愿望是什么呢?心理学者把其称为成就目标。

        成就目标也就是一个人在成就情境中渴望实现的目的。

      比如一个人可能雄心勃勃的想要获得本年度的优秀奖,而另一个人可能把目标定为画一幅高难度有品位的国画。成就目标分为两种: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

        对于学生来讲,受掌握目标驱动的学生会努力学习一门课程,其中包括理解课程含义、精通课程内容,熟练运用学习方法,进而上升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这些会让他们觉得更满意。这样的学生通常会有以下心理暗示:1.我希望在这门课中尽量多学东西;2.重要的是,我要尽量充分理解这门课的内容;3.我希望能掌握这门课中出现的全部材料。4.我担心没有掌握这门课的全部内容;5.有时我担心没有理解这门课的全部内容。

        而成绩目标是指向别人展示成就。受强烈的成绩目标驱动的学生一心想要得高分,或者想要成为全班或全年级最高分等。这样的学生,通常有下列心理暗示:1.我一定要比别的同学做得好;2.重要的是,与选这门课的其他人相比,我表现得很好;3.我的目标在这门课上取得比大多数同学都好的成绩。4.我只是不想在这门课上表现的差劲;5.我担心这门课取得糟糕的成绩,这一点常常激励我。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同一个班里的两个学生都按时完成作业,努力学习准备考试。但他们的动力来自完全不同的两个目标。

        以掌握为目标的那个学生希望学到知识,享受迎接挑战,增长能力的乐趣,也可能不希望觉得自己能力差;另一个则期望得到好成绩,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从而取得理想的高分,他们热衷于完成任务后获得表扬,或者避免成绩差而感到尴尬。

        那么对于学生来说,究竟哪种更好呢?教师能改变作业强度和考试原则么?很显然,以掌握为目标的学生更多的选择难度大的任务,对课程更感兴趣,而以成绩为目标的学生大多会问:“这个在考试中会出吗?”

        总之,以掌握为目标的人比以成绩为目标的人对学过的知识记得更持久。是因为他对所掌握的材料能够保持更持久的兴趣。一个学生如果为了提高文学素养而去读鲁迅的作品,那么暑假里他可能会读一些其他名著,而仅仅为了考出好成绩的学生,暑假里读的书就较少。

        您的孩子是那种目标驱动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什么为目标的孩子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