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实战详解,带你玩转看板沙盘

哈喽,Everyone~

不知道大家是否会有这样的感觉,明明学了好多知识就是不知道该如何随心所欲的使用,看似掌握了不少工具就是无法得心应手的作用于实际工作。

本应是个武林高手,可就是打不通那个任督二脉,做不到吐纳自然浑然天成。

干货、鸡汤、励志软文刷了一遍又一遍,书籍、视频、社群交流泡了一天又一天,大咖、专家、线下分享整了一拨又一波。

时间和精力花了不少,Money也扔了不少,成长却是微乎其微。

这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缺少了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实战。

当你新学会一个招数,熟记了各种打法套路,深谙了各种要领心法,如果无法遇到一个水平和你差不多的对手进行切磋时,就无法将这个招数耍得游刃有余。

对各位PM们来说,当你掌握了某个工具或是技术,却没有一个适合你发挥的项目时,你会有何感想?

太简单的工作貌似容易使过劲,太复杂的场景又好像不太顺手,想整个小白鼠试验田练一练,不小心又背了口大锅。

实战是需要真刀真枪去干的。

而现实情况是,没有那么多实战让你去快速积累经验打怪升级,这该如何是好?

如果没有实战,那就创造一个实战,再不济去学学先祖古人的行军打仗,整个实战沙盘操练一番,也能起到模拟演练的作用。

今天就给各位PM带来一款管理实战模拟,玩一玩看板沙盘。

一如既往滴叨一叨

看板方法:源自丰田JIT,它将组织中的各类过程视作价值流,采用拉动式管理来产生好的结果。

而在理论奠基之作《看板方法》一书中,作者解释道:它是一个增量和渐进的改变技术开发和组织运营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它暴露系统运作或流程中的问题,并激发协作来改进。

看板沙盘:老美将看板方法演变成一种桌游,通过模拟再现让所有参与者切切实实的体验一把融合了管理、技术、工具与讨论的游戏场景。

这个桌游有几个特点:

1)真实性。与狼人杀、三国杀这等娱乐性桌游不同,看板沙盘充满了另一种趣味,会让你不自觉的联想你所处的、真实的工作环境,产生一种共鸣。从某种程度来讲,它可能就是你工作场景的一个缩影。

2)随机性。加入了运气成分与每天的随机事件,团队在这种状态下的应急反应处理会影响游戏最终的结果,不同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未知的。

3)思考性。当游戏结束时,回顾整个过程,你会反思:如果当时我做了XXX的决定,或许就能避免XXX;如果我们当时改进了某个环节,或许结果还会更好;如果我们当时及时调整了任务,或许不会影响发布。

4)整合性。这个桌游整合了精益、敏捷相关的思想和工具,比如:站会、看板、价值流管理、Sprint、回顾会等内容,也在传统流程中凸显了协作、战略与改进,也充分体现了创造型劳动者的输出波动。

看板沙盘游戏规则:

1)背景介绍。游戏场景模拟了一家软件公司,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一项互联网产品的研发,当它发布某项功能时,就会获得一批粉丝,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最大化的来获取粉丝数量,进而转化成Money。

2)角色分配。这个桌游需要4-6人参与,至少需要1名PM(全局规划)、3名记录人员(CFD图、运行图、分布图)、1名财务人员(周期结算)、1名主持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3名执行角色(分析人员、研发人员、测试人员)。

3)每日站会。讨论任务部署、执行选择、人员分配、应对突发临时性事件。值得注意的是,看板沙盘桌游并非模拟整个生命周期全部的时间节点,而是从中选取了一段时间进行参与。

4)执行演练。或发布功能、或处理临时事件、或增加需求、或全员加班,做的所有决策都需要执行,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5)财务结算。每隔一个固定的周期,会进行一次财务结算,统计现有粉丝数量,量化产品价值,并进行结果公布。多组PK的形式会让这个环节更加有趣。

6)回顾分析。当最后一个结算周期完结时,根据记录的数据对游戏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就像项目管理中的收尾环节,需要进行经验教训总结。

友情提示:需要备好茶水饮料,一次模拟约3个小时。多组PK时,时间可适当延长。

写在最后:看板沙盘模拟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可让诸位PM参与的管理实战,当我们博览了众多PM知识体系无从消化时不妨玩上一把来进行融合吸收。

如果你所处的组织正在进行敏捷、精益等尝试时,它或许能够给你提供一个更加真实的、有效的指导意见。

如果你是小白,那也没有关系。整个游戏过程会让你在全局中进行穿插,从分工中进行协作,从突发性事件中实践管理,从玩耍中有所收获。

———— / End / ————

虽未见过你,但有我陪你。一个属于PM自己的研习港湾,不会让你孤寂~

看板沙盘,你想玩么?

................................

我是Mark社长,一个爱吃肉、爱撸猫的老年PM~

PM们下期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管理实战详解,带你玩转看板沙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