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礼仪修养与优化自身形象

大学生学习日常礼仪之必要性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修养。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

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新潮”、“潇洒”,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为不端者、张口骂人者、随地吐痰者……诸如此类不良行为的存在,已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不能单纯地认为,衣领白,没有污渍,服装整洁干净,就会被认为是有良好的生活方式。不能认为服饰昂贵,质地与做工不错,有整烫过,穿在身上有幽香,就能彰显一个人的品味。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小事着眼,从检点一举一动自身行为着手,逐步提高其自身修养,我们还应该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以适应社会的深刻变革,不被社会所淘汰。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优化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先是加强自我教育、注重自我修养。

颜回为什么如此快乐,他的快乐当然不是因为他穷,他不努力。颜回是一个特别努力用功、精进的人。颜回的快乐,不是用身外之物填满自己空虚的有缺陷的内心,而是圆满内心,提升修养之后,由内而外的一种快乐。这种快乐不以任何身外之物而转移,这种自信不是多少金钱、名利可比拟的。

如果我们的内心是空洞的,它就像个无底洞,往里面堆积多少的金银珠宝以及所谓的名利,都是填不满的。相反,如果我们有健全的、美好的心灵与人格,那么,哪怕穷一点,哪怕苦一点,只要我们坚持真理,坚持走在正确的路上,我们就可以走出一条真正自信的,属于自己的快乐的人生之路。作为大学生,“吾日三省吾身””这样的警句应时刻铭记于心,做一个“思想上虚怀若谷,行动上登高望远”的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的境界。

其次是从小事入手,进行道德实践,培养良好习惯。

小事虽小,但只要其善,就需践行,而且做小事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促进了良好习惯的养成。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就是在这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孕育和培养起来的,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也是在这一点一滴的小事中体现出来的。儒家学说强调个人自我修养时应做到“礼”、“信”、“仁”、“义”,这四字的现代诠释就是要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要求,要在行为实践中做到坚守信用、充分信任别人,要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做到宽容与仁慈,还要做到在对人对事上的忠厚与真诚。因此,当代大学生在进行道德实践的过程中需在这四个字上多下工夫。

再次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进行恰当的角色定位。

在当代社会,每一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些不同的角色都有着不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遵循着特定的游戏规则。作为大学生在日常的行为活动中必须定位好自身的角色,而不是角色错位,在老师面前要扮演好学生的角色,在父母面前要扮演好子女的角色,在同学朋友面前要扮演好同学朋友的角色……

大学生能够游刃有余的穿梭在各个不同的角色中间,扮演好自身特定的角色不仅能保证自己适应于周围的环境,同时也是个人自身修养的一种体现,从而自身形象也得到了优化,提高。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之所以要进行修养,就是为了把自己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人,就是为了能担负起重任。

孔子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孔子把自身的修养同齐家、治国、平天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孟轲也是这样,他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当代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优化自身形象,做到宠辱不惊,不卑不亢,不要太计较得失,待人接物大方得体,流言止于智者,不要传播小道消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才能在激烈的战争中夺取一席之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礼仪修养与优化自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