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二——改变从现在开始

        前两天与好友相聚,聊娃是我们永恒不变的主题。好友说,当我聊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的一些事情时,脸上和话语中都有掩饰不住的嫌弃,只有当聊到孩子花零钱购买零食和对待食品健康时的状态是放松的,喜悦的。他们提醒:我脸上的嫌弃,会传给孩子一个不良信号——我不包容孩子,不相信孩子。

        这两天脑海中也不断地重现当天的聊娃状况,好友的提醒也许就是我的症结和突破口所在。

        这些天来我也常在反思,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已经形成的良好习惯,比如说能收拾整理好自己的玩具、衣服、床上用品,到了小学之后,慢慢地这些习惯全然没了。我分析,一是因为在幼儿园阶段,孩子得到的是及时反馈,什么时候该做好,老师有提醒,一旦做得好,老师就及时表扬,但这些外在行为习惯没有内化为自己的自主习惯,一旦这些及时的反馈撤离的时候,这些行为就慢慢淡化了;二是上小学后的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孩子生活在各种催促中,他原来形成的一些习惯已经适应不了的新生活,老师和家长也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让他调适,尤其在学校,老师的注意点更多的是在于孩子是否马上做好老师要求做的事情,家长也配合老师督促孩子完成各种事务,孩子内在的感觉和信念几乎被老师和家长忽视了。久而久之,外在的短平快的生活要求也熏陶孩子形成了相应的行为方式。

        破局之道在于改变,在于无条件爱孩子!这两点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确实很难!目前自己存在的状况是:心中已经有了一套固定模式和要求,并把这套模式、要求作为一把尺子,每天度量着孩子,孩子想挣脱,自己也陷入失望中,积聚了太多的负面情绪后,已经掩饰不住的向外流淌对孩子的不满不屑。

      作为家长,无可否认,我希望孩子力争优秀,这样的生活取向的可能教育优势是为孩子树立成功成就的榜样,教孩子学会判断优良品质,激励孩子出类拔萃;可能的教育缺陷是——说教,期望太高,让孩子力不从心,无法达到父母的高标准,以正确与否来看待事情,而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可能需要加强的地方——放弃自己对正确的需求,走进孩子的世界,支持孩子的需要和孩子的目标,无条件地爱孩子,享受努力的过程,培养幽默感。

        也许自己认为对孩子要求不高,但从孩子的角度已经是高不可攀了。

        从此刻开始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觉察二——改变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