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至悬肘时而得丰神——宋俱乐谈《延禧攻略》女主与书法

终至悬肘时而得丰神——宋俱乐谈《延禧攻略》女主与书法


文│李东升


《延禧攻略》剧中,魏璎珞学书法的桥段,引人关注。

其中有练习书法中克服手肘的情节。

写毛笔字,首先要学会执笔。

如中国人吃饭,先要学会拿筷子一样。

璎珞初学书法,手一直在抖,想用肘撑着。

皇后娘娘坚决修正。

没得办法,璎珞用布条把手吊起来写。

剧中,把这个细节放大,搞笑中,引发书者的思考。

魏璎写字的手,让人印象深刻。

书法,书写的手才是关键。

关键中的关键。

手控制好了,才能控制好笔。

笔随我心,能写出自己想写的笔画,形状。

这是书法的基础,也是最难的。

著名书法家宋俱乐,讲究书法的趣味与神韵。

巧妙地将书法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中。

看《延禧攻略》,让他想到了一个大师的话。

初学书法,先求能匀,能慢。

先不能慢,后必不能快。

终至悬肘时而得丰神。

由此可望登堂入室。

这位大师,是近现代,最为知名的帖学大家。

他的书法,也最讲究神韵趣致。

启功称其为:自董其昌后无第二。

三百年来无此大手笔。

李苦禅赞他:书文绝佳,千年不朽,当重之宝之。

张伯驹以收藏眼光看他:晋唐之风,当代巨擘。

王遐举说:品在王内史(即王羲之)、颜真卿之间。

赵朴初说:龙腾虎卧,意态不可方拟。

这位大师,叫吴玉如。

视其书法知其人。

吴玉如的性情,如他的书法。

平淡中见光彩,随性而有味道。

宋俱乐说,看《延禧攻略》想到的就是悬腕。

吴玉如的悬腕。

喜用细管长锋的羊毫笔,喜用薄纸淡墨,将小楷写大。

汉字书法中,最难写就是小楷。

比小楷更难的,是把小楷放大了写。

纵观中国书法史,敢把小楷放大了写的,真不多。

为什么呢?

小楷那么美。

不得要领,没有其神,其意。

放大了,就会暴露,你临写小楷时因为小而看不到的缺点。

同时也多失去小楷中的那种味道。

那种神韵。

吴玉如则不同。

小楷拓大,对他来说,难度系数还不够。

用生宣,用薄纸,用淡墨,用长锋,最后悬肘。

这五项都难。

功底和技巧是必须的。

没有长时间的练习很难做到。

还要有很高的学识,胆识,学养。

重点在控笔。

在于神。

是把小楷的神韵意蕴吃到了自己的骨子里。

吴玉如有句名言。

书法,如种植,贵在持久之心。

持久之力。

要不时除草,每日灌溉,才有望收获。

说到涵养之功。

也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需要的是耐力。

恒力。

久而久之,乃可造自然而明神韵。

宋俱乐说,吴玉如写字,看似一挥而就,背后是常年的坚持。

日日写字,笔不离手。

笔随我心。

书法伴其一生,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成为他提高自身修养的有效方式。

《延禧攻略》女主,也是个狠角色。

那种心劲,坚持与毅力也非常人能比。

《延禧攻略》中关于名书名画的画面也非常多。

比如《快雪时晴帖》。

比如《鹊华秋色图》。

比如《洛神赋图》。

比如《平复帖》。

等等。

据说有28处之多。

这一点,非常可贵。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书画一体。

吴玉如的书论中,也有诗文书画本一体的论点。

他讲的是融会贯通。

书法与文学与绘画与自然,甚或生命的体验,都可以相融。

相贯通。

一点一画,流泻的都是书家的学识修养。

心灵痕迹。

“神韵”论,是吴玉如书法论的核心内涵。

讲求“味”“气”“理”。

以此表达自己对书法美学的理解。

宋俱乐说,吴玉如热是一种现象。

吴玉如现象。

《延禧攻略》红,也是一种现象。

从另一个视角看到,是传统和历史的回归。

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回归。

您认为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终至悬肘时而得丰神——宋俱乐谈《延禧攻略》女主与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