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给自己人生备课

【领导者不要烦劳自己的部队,不要让自己的部队很疲劳】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解读:

把自己人搞得非常疲劳,烦恼,是自取灭亡之道。

一个将军,君王,如果强行让自己的部队陷入非常劳累的境地,就是自取灭亡,

没事,不要找事去烦恼自己的部队,

而用疲劳,烦恼的部队去攻击别人安逸,精神饱满的部队就是自取灭亡,

所以,正确的处理事情的方法是,

要养好自己的部队,给予足够的金钱,利益激烈,

养得兵强马壮,粮食充足,安逸,

将士们欢欣鼓舞,日有好处,愿意卖命,又能取势,

拥有这样的部队,就不怕敌人来攻了。

【晚上就去睡觉,白天就去奋斗,规律也。]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笔记: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无论做什么,都是一张一弛,有阴有阳的,

人需要按时睡觉,不能一个劲的工作,或者是玩乐,

人需要休息,需要收敛,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规律,

冬天了,就藏着,春天了您就得准备奋斗了。

就这么简单,

每一天也是如此,

晚上就去睡觉,白天就去奋斗,规律也。

【厚葬父母有一定的道理】

“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

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

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ruì]姑嘬[chuài]之。其颡[sǎng]有泚[cǐ],睨[nì]而不视。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

盖归反虆[léi]梩[lí]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

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怃然为间曰:“命之矣。”

解读:

孟子接着说这丧葬之礼仪是如何来的?

大概上古的时候,也有人不安葬亲人,采取薄葬,不管亲人死了如何。

于是他们的父母死了,直接扛起来丢在山沟里就走了。

几天过后,有事经过丢尸体的地方,发现狐狸在啃食父母的尸体,

又发现各种各样的昆虫吸食着尸体,

于是,这人额头上就开始流汗了,也不敢直视这个场景。

这个汗可不是留给别人看的,

是内心的情感表达于脸上,眼睛里,

可能是悔恨,可能是害怕,可能是难受,总之,就是感觉这样做不合适。

于是,回家赶紧取出土筐铁楸把尸体掩埋好。

这掩盖尸体的行为,是非常真诚的,没有什么虚假,

后世的葬礼,仁人孝子们用礼仪安葬其父母,大概就是从这里发展起来的,也有他的道理。

这段话讲完,就是说薄葬,不管自己的父母的葬礼,人死了就死了,扛到山沟里扔了就行,这完全是不符合人的本性的。

徐辟把这话转述给夷子,

夷子听后怅惘若失的样子,过了一会儿,说,孟子他老人家教育了我。

葬礼制度,有一定的道理,后人不要以为自己聪明,擅自修改。

我们很多人都这样,自己没多大本事,没多大智慧,总是想修改前人的传承,实在是愚蠢。

【不要破罐子破摔,还拉别人下水】

毋以短攻短,毋以顽济顽。

解读:

自己有短处,别人也有短处,

但是有一种人,看见别人的短处,就用短处攻击别人,也用自己的短处攻击别人,

还有一种人,自己玩世不恭,自己顽劣,也要求别人顽劣,玩世不恭,跟着自己做坏事,

这两种人,都是大大的坏人,

都是非常恶的行为,

不要做这种人,

别人有短处,要明白人人都可能有短处,尽可能的帮助别人,

别人顽劣,玩世不恭,本来就是坏事,

自己玩世不恭,顽劣,本来就是坏事,

要想着,改正,要想着变得越来越好。

如果一味的顽劣,玩世不恭,惹出祸端,一辈子就毁了。

不要破罐子破摔,还拉别人下水。

【不备课的人生,一般都是输的精光】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解读:

我们想的是,我们如何才能很轻松,很安逸的击败对方,

我们不劳累,我们力气养足了,占据有利地势,

而敌人呢?

长途跋涉,人困马乏,还要接受我们的攻击,

还占据不到有利地势,

如何才能造成这种局势呢?

答案就是准备,

提前准备,一切提前准备。

人有惰性,有拖延症,所以不愿意准备,

所以,到时候就手忙脚乱,什么都做不好,就这样一天天的过下去,直到悲哀的输掉整个人生,

就说讲课,这件事,

我见过很多人,他们都不备课,去讲课的时候,就胡言乱语,前言不搭后语,说一通废话,还苦恼大家为什么不喜欢自己,不为自己鼓掌,怨恨大家不给自己钱。

而真正懂这个原理的人,都会提前备课,准备好了,才能讲好课啊,这样不慌乱,还有讲课质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会给自己人生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