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0 《哲学那些事儿》27

证人,请回答“是”或“不是”

在法庭辩论中,尤其是在英美海洋法系的证词盘问阶段,排中律的使用,可以说是非常频繁。

比如证人在被问及问题的时候,他要在是和否之间作出清楚地回答。证人坐在证人席上,对方的律师就要问了:

律师:“请问证人,你在案发前的确看到被害人与嫌疑人在酒吧里斗殴吗?请回答,是,还是不是。”

证人:“好像是吧? ”

律师:“'好像是'是什么意思?我听不懂。你到底看到了还是没看到?”

证人:“我确定是看见他穿了一件黄色的衣服,长得胖胖的,和现在这个嫌疑人长得有点像,我觉得他好像是同一个人,但不能100%确定。"

律师:“好,根据你刚才的证词,你不能够确定你看到的是嫌疑人和被害人打架。你能够确定的是,你看到了一个和现在的嫌疑人长得有点像的、身材有点胖胖的男人和被害人打架,请问在美国这样的人很多,凭什么一定是这个嫌疑人? ”

所以回答刚才律师“你是否看到被害人和嫌疑人打架了”这个问题,证人只能说“我没有看到”,不存在模糊状态。也就是说“是”不是随便说的,排中律就在这里用上了,不要有任何模凌两可的情况。

排中律没办法解决的人生难题

我这里稍微说一说,我自己从这个角度出发,对于人生哲学的看法。大家说选言三段论和人生哲学也有关系?当然有关系了。

人生的核心字眼是什么?其中一个就是选择。你有很多大的选择口,比如考学、结婚、出国,选择职业、跳槽,这都是重大的选择的范围,各种道路都要你选择,选错了你必须自己承担。但是人生的选择,一个最好玩的地方就是,人生是一道复杂的选择题,它和高考中的选择题不同,就是它的选择项有多少个是不确定的,这就是难点。这就使得你在使用选言三段论来做人生选择时,如何构造出一个合理的大前提,选什么,不选什么,选到多少,这句子可以结束了,怎么构造出这样一个大前提,就变成了一件非常要紧的事情。

你当然可以使用排中律,也就是说“要么我选这条道,要么我选除了这条道以外的任何一条道”,但是如果你仅仅否定了我不能选这条道,其余的那些道你应该选哪一些,却依然没法回答,但你却必须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选择。

因此要把世界中的哪些选择项凸显出来,哪些选择项加以忽略,你到底为什么只考虑男2号、男3号、男4号、男5号、男7号,为什么你不去考虑男9号和男25号,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及与选言三段论有关的另外一个逻辑规律,也就是二难推理了。这一部分内容,我们留到下一篇。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11-20 《哲学那些事儿》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