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期)——学习,学习后再学习!

我回想在2017年12月19日前,我是如何打发下班后除了陪嘉嘉之外的时间:耍手机、逛淘宝,还有两个要每周坚持追的娱乐节目:《最强大脑》和《吐槽大会》。

我当初可是认为我选择的娱乐节目,并不是跟一般大大众喜欢的那些娱乐节目一般那么无意义。比如《吐槽大会》是一个非常轻松的节目,你不用动任何的脑筋去欣赏主咖和嘉宾之间的互吐和自黑。吐槽的段子中的每一个槽点的设计,每一个包袱的抖出,要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引得大家欢笑也是需要一定严密的逻辑的。张绍刚每次的开场白“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还是比较贴切的。虽然你知道这些吐槽都是事先设计好的,但这毕竟是娱乐节目,我看他就是用来放松自己而已。

重点说一下《最强大脑》这个节目。为什么受欢迎,是因为这个节目上有很多我们感觉离我们普通人很远的大神级别的人物。微观辨水的王昱珩,记忆大师王峰,魔方高手贾立平。一开始看的时候感觉这些人物都像是只在小说和电影里面出现的。一开始我甚至怀疑这个节目上面表现的这些人的能力都是假的。

他们貌似都拥有常人没有的超能力。其实这一部分是节目效果,为了吸引大家眼球而做的噱头。但另一方面,查看这些大神的经历其实我们可以得出,这些人其实都是在自己学习某样事物的过程当中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或者擅长的事物,从而加以研究,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打磨达到了超越常人很长一截的高度。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都有着相当高的元认知能力。查阅这些人的背景也可以发现他们在各行各业上都是精英。有好几个自己都还拥有自己的科研项目,比如贾立平。

之前只是一味地崇拜这些人,找不到其他词语形容,只能用“厉害”两个字来表达。其实现在来看,这些人首先都是在自己从事的事业上有突出的表现后又打造出了自己擅长的纬度,最后参加比赛现在甚至成了跨界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高元认知能力使得他们更多维度的发展!

所以生活中一切事物都是有关联的,跟我们学习到的概念都是相应的,只是平时我们没有发现,没有去思考而已。比如说我小学时也是“珠、脑、心”三算实验班,想当年也拿过不少奖,这对现在的工作也受益非浅,因为可以感受到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要明显高于其他的员工。但——因为当年自己的元认知能力低下,没有看到“速算”之后的潜力,造成自己过早地放弃,最终只拿了两张奖状没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有时候我看电视的时候心想:要是我当初深入的思考研究,坚持努力,说不定现在速算界就不是“中国陈冉冉”而是“中国刘小妹”了~。好吧,“没有执行的思考就等于幻想”。我现在也只是在幻想而已。

今年的《最强大脑》我没看,因为我准备自己变成“最强大脑”。

哎,今天本来挺有感触的,想多说两句,可无奈“输入”太少,所以也没有办法好好“处理”就直接的“输出”了,当务之急我还是应该先增加输入量,提高输入质量,学习,学习后再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二十八期)——学习,学习后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