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讨厌谁,就千万不要成为谁

职场话题千千万,

办公室的故事说不完。


01

我们经理是个能行人,这一点我们都承认。

80后,个矮,心眼多,人胖,能力强。

其它不说,单看他三年之内,从名不见传的小科员到部门副经理,再到部门经理,再到同时担任两个重要部门的经理,就能看出他的本事了。

我们经常是一边佩服他的能力,自叹不如,一边惋惜他的脾气。

他说话经常是这样的:“这有啥做的?有多难!”“行了行了,别说了,谁不是这样!”要不就是,“你看谁不忙,我最近一个多月都没休过周末了!”

总之,同样一句话,从他嘴里说出来,自带火药,呛得人心塞塞。

公司里有个传言:全公司最讨厌的就是**部,最讨厌的人就是*经理。


在这样的领导手下做事,挨怼被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每一次,当我听见他又批评其他小伙伴时,就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我最讨厌他那样了,我可千万不能成为他那样的人。


02

你令人讨厌的说话方式,毁了你的优势。


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经理和一个小伙伴发生了矛盾。

本来,事情已经发生了,再生气也无济无事。

只要和当事人当面锣对面鼓,心平气和地讨论一番,提醒他们以后要注意什么,应该怎么做,相信对方能理解和接受。

结果,不知道私下怎么沟通的,经理吞不下那口气,开部门例会时,又提及此事,“blablabla”说了一大通,或许,他以为当着大家的面,对方再冲动,也不敢把他怎样,没想到,对方也是年轻气盛一小伙,当着所有的同事被他这样训斥,面子上挂不住,两人你来我往,话赶话,动起手来。最后,事件以对方的辞职结束。

经理赢了吗?并没有。

大家都觉得,本来,道理和正义都站在他这一方,但是因为他的说话和做事方式,生生把优势扭转成了劣势。


其实,经理和同事都不是坏人。

工作上出现纰漏,说两句是正常的。但要注意方式方法。

如果当时,经理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以后再遇到类似事情,应该怎么做,他是不是就能听进去?如果事后,他能给下属讲讲工作注意事项,告诉他领导们的关注重点和事件的重要性,而不是急于把自己在领导那里受到的批评转嫁给下属,向下属撒气,恐怕下属不仅不会觉得他是个坏人,还会在很多年后,感激他教会自己人生的道理。


一切都毁于他那令人讨厌的说话方式。


02

有一次看综艺节目《明日之子》,在最后的PK环节,杨幂做为星推官必须PK掉其中一位选手。

为了不伤那位选手的自尊心,杨幂先是肯定了那位选手的表现,告诉他“被PK掉不代表他不优秀,”再鼓励他,相信他经过这次历练,会有更美好的未来,既PK掉选手完成了作为星推官的任务,又维护了选手的自尊心。

不能不说,杨幂做得漂亮。

其实,在工作中,每一次工作有失误,或让领导不满时,作为主责人,我们心里都是有感觉的,我们也担心、害怕因此受批评,被扣分,甚至丢掉工作。

越是这时,我们就越希望能有一个人,会心平气和地和我们交流、沟通,帮助我们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和方法,告诉我们该怎么完善和提高。

上司,作为我们工作中的直接领导,常常是我们希冀获得帮助的第一人选。

蔡康永曾在《说话之道》里面这样说:“很多人以为,你说什么样的话,就透露出你是什么样的人,但我觉得,你说什么样的话,就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对一个好上司的判断,首先是看他说的话,公不公允,是不是一味转嫁责任和发泄怒气。

我们会根据他说话的方式,判断他是否值得信任,并为之卖力。

如果,一个上司在下属最需要的时候,只顾自己的情绪,很容易失去人心。

在重要的时刻只顾着转嫁责任、撇清关系、发泄怒火,之后再怎么弥补也弥补不来,因为,当时那一刻,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在证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03

在伦理学史上,人们把圣经中耶稣的一句箴言——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称为“黄金定律”。

成人世界,人际交往的三原则应该是:彼此尊重,理智对话,就事论事。

我们希望对方是:

1.当他指出我们的错误,能明白,这绝对不是出自我们的本意,他的指出,并不是为了让我们无地自容,而是要让我们有所改进。

2.不使用反问句。反问句很容易给我们一种你高高在上的颐指气使的姿态,我们会首先在心里树起防备的墙,请使用陈述的语气,才能让我们放下心防,启动反思模式。

3.就事论事,不要翻老账。就这一件事说,不要东拉西扯,扯到以前的事,比如“你上次…..”“我原来都告诉过你……”。这次谈话本身已经证明我们的错误和他的正确,不用再收集事例证明自己有多英明多正确,以此来衬托我们有多蠢,多么屡教不改明知故犯。这样会让我们产生挫败感,“我无论怎么做,都不能令你满意”,容易导致破罐子破摔的结果,违背交流的初衷。

4. 想想自己,换位思考。很多时候,甲对乙发火,一是因为乙的工作失误造成了损失,二是因为甲为此事在领导那里受了责罚,甚至是臭骂,但是,换位想想,被领导臭骂时,甲自己心里也是逆反的,讨厌的,反过来,又把这种不良情绪转嫁给乙,他会喜欢这样的你吗?


下属是人,是人就会犯错;

你不是神,多少也会犯错。

相互宽容一点,体谅一点,不要把你讨厌的工作方式,再反馈给别人,否则,就是,你越讨厌谁,慢慢地却变成了那个谁。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越是讨厌谁,就提醒自己,不要成为谁。

假以时日,你会发现,自己已经长成了别人和自己都喜欢的那个样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讨厌谁,就千万不要成为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