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

在信息扑面而来的时代,手写信是一种很珍贵的东西。物以稀为贵。

在我刚刚上学识字的时候,我发现母亲的衣柜里藏了很多信,好几次我趁他们出去,家里没人的时候偷偷翻出来看,其实根本认不得几个字,他们写的又行云流水一般难以辨别。其实那个时候电话已经开始普及了,信好像就是用来珍藏的。

那时候也问过母亲,是和谁写的,怎么会写这么多,现在已经不记得当时是怎么回答我的,但是我清晰的记得我想象的画面,就是一个人在这头认真的写信,写心情,记录最近发生的事情,然后邮寄,那头的人在静静的等着,收到信后读信的喜悦,还有回信时的滔滔不绝。我很想有一个写信的对象。苦于字还认不全,也没有合适的对象写,这事也就搁浅了。

再后来,那些信我好像再也没有看见过了。学校开始布置写日记的作业了,我每天都为了编故事而烦恼,因为我觉得日记肯定是发生了不一般的事情才要记录的,加上家长和老师还要检查,日记肯定要写大家都能看的那种故事才行。编着编着就变成了每隔一段时间,就用原来的故事凑数,作业始终是为了完成而完成的。

等我们已经学会了拼音、组词、造句、正反义词等基础的表达后,作业已经不要求写日记了,变成了写作文等更有难度的。孩童时代总是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没有小心思,俗话就是天真无邪。

那样的快乐总是很短暂,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有了自己的不能分享的小心思,我想开始写点什么,对谁倾诉这些,写信好像对我有点不太现实,于是就有了写日记的习惯,写给自己的信。这一写就是十年。

记得初中那会,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是写一封信给爸爸或者妈妈,我想大部分人就像完成作业一样完成它吧,而我是认认真真的写了一封信给我父亲,写哭了自己,好像把自己很多年的委屈写进去了,我想象了很多关于父亲读完这封信,改变了很多的场景,可是没成想,刚写完还不知道怎么给的时候,被爷爷看见了,然后当着我的面读给我听,出于害羞等心理原因,我一把抢过来就撕掉了,对,所有的想象都随着这封信的撕毁而夭折了。


高中的时候,我每天中午都是在食堂和同一个人吃饭,不是和班上的同学,但是后来我班上的同学都认识了她,她班上的同学也绝大部分认识了我。高三为了更舒适的备考环境,我和她住学校老师的宿舍,每天在一起的时间更长了。即便是亲密无间的夫妻都会吵架,何况我们。但是我们不是歇斯底里的那般吵,就是冷战,特别冷,冷的特别久,我变成一个人吃饭,同住一间房,却从来不说话,低气压加上高考的压力,让我终于情绪失控、崩溃。不善沟通表达的我,最后选择了和她写信,希望终结这伤人伤己的冷战。哪怕时隔很多年,我依然记得我写信时的伤心,泪流满面就差失声痛哭,正写到快结束的时候,她下课回房间了,被她撞见,我只好匆匆将信递给她便赶紧离开了。结局自然是和好了。

即便到了大学,我仍然不善表达,依旧会写日记记录心情。也许是性格使然,我与现在的先生特别容易吵架,每每吵完,彼此都不懂得如何放下自尊去沟通,有时候被情绪左右的吵架又容易说出伤人的话,后来我提出了以日记的方式,书面沟通交流,我写,他读完就在上面回复我,一星期交换一次。那段时间我特别憧憬每周他把读完的日记交到我手里的时候。我想这或许算是圆了一个写信的心愿吧。它们虽然不是一封封用信封装起来的,但是却实实在在的一本本被珍藏在家里。

愿你有写信的对象,愿你写的信都能回以真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