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做自己(下)

文/杨芝兰

其实在阅读中我还想到了留守儿童,小不点的结局确实是很棒的,可现实往往不会如此。在内文的第一页呈现出了看似和谐的画面,“莉丝姥姥坐在屋前织毛衣,她养的小动物围在她身边…好心的老狗贝洛静静地看着她,见她不玩也不闹,很替她担心。”也许在此时小不点心里已经有了要离开的想法,可很多人没发现,即使是老狗贝洛也只是静静地看着,他没有采取任何办法使小不点去融入大家或者对小不点多加关注,这才使得小不点在下一页的动物之间亲密互动时离开了家。我感觉这一点与留守儿童还是颇像的,他们看似正常,可有些学生心里已经有了想法。记得有一次我问班里的孩子“你们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当然会有一些人会机灵地说“我喜欢爸爸,也喜欢妈妈。”当然也有部分同学表示喜欢其中一个,但有一个同学的回答令我心生一惊,他说:“我有时候喜欢爸爸,可有时候喜欢妈妈。”听完他的回答,我已经明白了真委,“你的意思是爸爸打你时,你会喜欢妈妈;而当妈妈打你时,你会喜欢爸爸,对吗?”他点了点头。我知道,他是一个留守儿童,爸爸妈妈一年也就回来一两次吧。但从他的回答中我感觉他已经失去了一些是非价值观,不知道自己如何去评价一些人或事,亦或许是这个世界太过于复杂?但我认为,正如老狗贝洛以自己的方式照看小不点一样,大家都忽视小不点内心的世界。

现在的教育多是知识的教育,素质教育也提倡德智体美劳的发展,而我想着其实现在更应该做的是生命化教育。现在的学生有多少只知道学习,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因为听多了家长的“好好学习,长大考个好大学。”“好好学习,以后当个医生、工程师、科学家等等。”他们有几人真正懂得学习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有几人真正认识过自己,重视着自己的内心世界?

正如林老师在发展意义中所说一样,这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的人生重要课题就是学会如何建立起自知、自信,勇敢地做自己,活出自在、快乐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阅读中做自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