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不等于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

这是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的一句话,它被印刷在了农村的土墙上、路边的厂区画壁上、各种宣传手册上……为了它,我们努力学习,那些不甘于现状的心都想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但是知识真的就是力量吗?当你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后,真的就能改变你的命运吗?

图片源自网络

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暂时放一放,先回顾一下是谁最先提出来的这句话?

印象中,是佛朗西斯.培根将这句话发扬了广大,并为世人所广为流传,但实际上他并不是提出第一人,他的助手托马斯.霍布斯才是。它最早被出版在托马斯.霍布斯于1965年出版的《leviathan》一书中,随后在他的另一本书《论物体》中,对此观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原著中,他是这么说的:“获取知识的目的是获得力量;应用定理是为了构建难题。最后,全部思辨的目标乃在于履践某项活动,或是把事情办成。”换句话说,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是要把知识转化成力量,就需要“履践某项活动”。所以说,知识还不完全等于力量,至少没有“履践某项活动”的知识还不能称之为力量。

从另一本书中得知,古人称“学”是理论知识的吸收和训练,这是一个输入的过程;“习”是自身的生活实践中的体检,这是一个输出内化的过程。从此便可窥见一斑了,为什么孔子在《论语》中会提到“学而时习之”,也是在讲“习”的重要性,你不能只是仅理解,你还需要时不时地复习、练习。

又有一种理论说,用1倍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10倍时间练习的人是刚刚入门的小白;用1倍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100倍的时间练习的人是渐入佳境的大牛;用1倍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1000倍的时间练习的人是能够登堂入室的业余级选手;用1倍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10000倍的时间练习的人能够成为某领域的资深专家。所以你看,小白到资深专家之间的距离差了整整9990倍,知识还是那些知识,但不同力量之间确实悬殊的。因此,用1倍、10倍、100倍、1000倍、10000倍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0倍的时间复盘练习的人都是知道分子。

因此,知识并不等于力量,而力量=知识*行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识不等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