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罗曼史

牛郎织女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对他们的真挚感情热情讴歌。那么牛郎和织女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呢?

单身阶段

北斗九星

牛郎织女起源于天文,诗经中出现了银河和织女、牵牛星宿,但尚未形成传说故事,还没有后来的情节,这个时候牛郎和织女还是单身。河南郑州青台遗址--陶罐北斗九星天文遗迹,说明5000多年前先民就对天文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具备了一定的天文知识,并将观察的结果应用到生活场景中。《诗经 小雅 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恋爱阶段

到了汉代,道教兴起,神话得到发展,为牛郎织女创造了恋爱机会,文学作品和画像石出现了更为具体的牛郎织女形象,两人已经有了感情基础,但没有确凿记载两人已经成为夫妻。古诗十九首中出现了牵牛织女星的描述: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牵牛、织女已经开始人物化了,出现了河汉女织布的职业特点(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有感情基础(涕泣零如雨),隔着天河不能相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等情节。汉代画像石牛郎织女画像,画像中织女四星,牛郎三星,出现了牛,牛郎织女中间被白虎隔开。

汉代画像石

夫妻阶段

牛郎织女已经成为夫妻,一年一度相会的情节出现了,明确牛郎织女相见日期是七月初七,在民间具有乞巧节日仪式;但牛郎仍是天神,还是神话故事,不是传说故事。南北朝《述异记》: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纴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南北朝《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曰,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按:戴德《夏小正》云:“是月,织女东向,”盖言星也。《春秋运斗枢》云:“牵牛,神名略。”石氏《星经》:“牵牛,名天关。”《佐助期》云:“织女,神名收阴。”《史记天官书》云是天帝外孙。傅玄《拟天问》云:“七月七曰牵牛织女会天河。”此则其事也。河鼓、黄姑,牵牛也,皆语之转。是夕,人家妇女结䌽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瑜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按:《世王传》曰:“窦后少小头秃,不为家人所齿。七月七曰夜,人皆看织女,独不许后出。有光照室,为后之瑞。

从天上到人间

南北朝之后,牛郎织女的故事逐步在发展,牛郎从天上走向人间,更接地气,从神话变为传说,二者人物形象更丰满,故事情节也更丰富,生儿育女,女方家长反对,王母娘娘划天河,搭鹊桥等等。我们不清楚故事是哪朝哪代完善的?也不清楚为什么是牛郎下凡而不是织女下凡?总之,二者的故事更贴近世俗生活,更利于普通群众接受,也更有利于传播,七夕也逐步发展为中国情人节。《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摩睺罗

为什么是牛郎下凡?

牛郎什么时候开始偷看织女洗澡?

你可能感兴趣的:(牛郎织女罗曼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