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职教育实务第三、四讲学习体会

亲职教育就是“怎样为人父母的教育”,让父母明白怎样尽父母职责。家庭教育的执行者普遍为养育者,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对学校教育具有支持作用,对社会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家庭教育作用重大,父母、养育者仅凭个人成长经验实施教养,已经不能很和谐地与当前社会快速发展衔接并行了,亲职教育需要大力推进。

韦老师以隔代家庭抚养为例,围绕着孩子的成长需求,为我们讲解家庭教育的着力点。结合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与埃瑞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进行剖析讲解。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师,需要深入学习领会心理学理论,能够熟练应用理论分析解读生活中各种现象,在此基础上,贴合实际开展工作。

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学习,无论是理论还是理念还是技术层面,都要围绕着儿童的需要,做家庭教育工作,儿童的问题与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或满足需要的过程有关。结合需要层次理论与儿童人格发展理论,不同时期,儿童的人格发展需求是怎样的,环境又是怎样给予满足的。孩子出现问题时,是需要关爱和帮助的,需要养育者,静下来心观察孩子言行表现,与他们平等温和互动,不带评判地,了解孩子问题背后真正的需求,指责否定或纠正不但达不到效果,反而会产生负向强化。

在安全需求方面,留守儿童表现出对自身安全和父母安全的需要,他们极有可能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增加被欺凌的机会;不能及时得到父母的关爱,也会增加其害怕被父母抛弃的感受;同时,还会担心在外地父母的安全情况,长期缺乏安全感 ,孩子就会处于防御状态。

多数留守儿童都表达出对父母的思念,都希望能够获得父母更多的陪伴,留守儿童缺乏父母陪伴,便将亲情的渴望寄托于祖父母身上,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也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情感交流的不足。孩子对陪伴的需要同样得不到充分的满足。

留守儿童在需要陪伴的同时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渴望独立生活。同时,他们也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如希望得到老师表扬,也会在意成绩“如果考得好,爸爸妈妈就会奖励我”留守儿童的家庭氛围形成了其独立自主的性格,而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富裕也使得其心思更为敏感,他人的看法会影响其自尊心。留守儿童的自尊需求更为敏感。

不论是留守家庭还是普通家庭,儿童普遍处于心智发育不成熟的阶段,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示不能够辨别事情的好坏。这一需求也表现在儿童学习中,在调查中,80%的孩子希望有人帮助他们辅导功课。也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同辈、家庭及学校都能够对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然而,由于班级学生众多,教师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较少,并且多关注成绩。留守儿童对良好行为的追求不能得到充分的示范引领满足。

通过以上学习,了解到,隔代抚养在安全、情感、人格发展、行为引导四个需求方面都体现出需求满足的问题。加强亲职教育,提升父母关爱孩子的能力,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成长环境,需要构建父母、养育者、家庭、学校、社区等多方协作的体系,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职教育实务第三、四讲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