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风往事之--漫谈关于“知趣”这件事情

        像“知趣”这个词语,它就是属于一句上海方言闲话,这个词汇最主要的意思与含义就是在说:不管是身处在哪一个社会阶层里面的个人或人群,在为人处世之道方面,就要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最起码也要去懂得一些最基本的、上海人所拥有的、各种人情世故,自己一定要去知晓并弄明白这样的一件事情,既不管是何种类型与脾气性格的人,也不管是身处在怎样的场合里面,全都应该去搞明白,在什么时间的里面,怎样的话语是属于自己可以去说出来的,怎样的事情又是属于自己现在就可以去操作的,是千万不可以去搞错的,一旦有被自己搞错以后、搞反掉以后,自然就要被大家贻笑大方的!总而言之归纳起来说吧,这个就是--做人言行一定要恰如其分适合其本人的身份,若没弄好就会让人觉得这个人是属于令人讨厌的人。

        实际上,对于“知趣”这个词语不是现在才开始有、才开始流行的,古已有之,它最早就是出现在我们国家历史上的宋朝时期。宋朝时期就有一位词人叫做赵德庄赵彦端,他撰写有《永遇乐·陪程金溪跃马用其韵》一词,在其中他就说到过:“笑看相,风林露草,古来有谁知趣。”还譬如说: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的《西游记》,在第九十三回中就说道:“你这黑子不知趣。”同样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的《红楼梦》,在第二十七回也有一段关于知趣方面的话语,也来说道:“凤姐打量了一回,见他生得干净俏丽,说话知趣。”

        在老一辈的上海人看来,人与人之间打交道、交往是在所难免的与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情,所以很看重打交道交往的人,是不是属于一个“知趣的人”。如若其本人是“一个知趣的人”,会和对方继续、长期打交道交往下去,时间一长久而久之,以后还很有可能会成为好朋友的,如果说对方“不是一个知趣的人”,一次两次也就算了,等到第三次,要是对方依旧是屡教不改依然如故的话,那么,打交道与交朋友也就只好到此为止,再也不会有下次的,下次再也不愿意去和这种人碰头见面、打交道、交朋友,就算偶尔在马路上遭遇到这种人的时候,也会装作不认识对方,甚至于还会远远地躲避对方哩!

        我个人则是这样来理解、认识并去认为“知趣”这件事情的,这个就是属于十分重要的一种好品质哦,不管是身处在哪一个社会阶层里面的个人或人群,每个人在生命旅途的全过程当中,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也同样是属于不可缺少的一种好品质哩!尤其对于老一辈的上海人看来,绝对是属于不可缺少的一种好品质,但凡是对老一辈的上海人来说,就会十分看重这种品质的,所以不管在什么时候、是什么人,做人一定要去懂得“知趣”,更要去“学会知趣”,老一辈的上海人是最欢喜和“十分知趣的人”交一个朋友的。要是其本人“不是一个知趣的人”,从开口一直到闭口,不会和对方说一句话语的,更是不太喜欢这种类型的人,不会和对方有丝毫的往来与交往。

        在通常情况下来说吧,只要是属于某些不怎么知趣一类的人,对于像这种类型的人而言,基本上既是属于“搞不清楚一类的人”;也是属于“不怎么识相的人”;还是属于“看不出眼力界”一类的人;像这种类型的人,伴随着时间不断地前进与推移,久而久之,其本人肯定就会倒(大)霉、摔一个(大)跟头、吃(大)亏的……实际上,但凡是十分知趣的人,全都是“看的出眼力界”的人,“知趣”与“眼力界”在某些情况下来说,还可以去划一个等号的。你去看,凡是一些不是十分知趣的人,在一般情况下面,都是看不出眼力界的人,要是有人去指出对方就不是属于一个知趣的人,有些人依旧还会当做补药去吃的,不仅是如此哩,其本人依旧会我行我素依然如故的!

        还有的就是,老一辈的上海人,对付那些“不怎么知趣的人”“搞不清楚的人”“不怎么识相的人”“没有眼力界”一类的个人或人群,最好的一种办法,只要是能寻觅到一个好机会以后,轻者,就会教育训斥对方,重者,重拳出击给对方一点颜色看看,所以在上海的方言俗语当中,就有一句话语就被叫做:“覅识相,要吃辣货酱!”

        另外,在老一辈的上海人还十分欢喜去说这样的一句话语,说道:“覅识人头,吃煞苦头!有借有还,再借覅难!”……这句话语它的意思同样就是在说:不管是怎样的人,做人一定要知趣、是一个知趣的人,凡是不怎么知趣的人,对方肯定不会有好日子可以过的!

        在通常情况下来说吧,但凡是那些属于“不怎么知趣的人”,往往全都是属于“搞不清楚的人”“不怎么识相的人”是属于“没有眼力界”一类的个人与人群,这种人一旦走到最后的那一时刻以后,是不需要过多地去言语一些什么的,绝对不会拥有一个好结果的。不仅是如此哩,在每日的日常生活当中、在个人的生命旅途中,多多少少会遇见这一类人。还有很多的个人或人群,自己还并不一定会知晓并明白是这种类型的人,一旦等到他或她发觉以后,好像情况与苗头有一点点不对头的时候,这个时间已经是迟到,绝对是来不及的!

        人与人之间在打交道、交往与交男女朋友的全过程中,凡是属于不怎么知趣的一类个人或人群,往往是不太容易受到大家的欢迎的,大家不仅对对方的态度就会像对待瘟神一样,对对方是敬而远之,去躲避对方的,就算实在是没有一个好办法去避开对方的话,也只好是表面客客气气去应付一下、打一声招呼仅此而已,并不会和对方拖泥带水多啰唆些什么话语的。对方做人已做到这种地步,您说还有什么做人的味道啊?!就在这种状况下,不但是属于不怎么知趣的人所拥有的悲剧,还要是对方自己能够彻底醒悟过来以后,多多少少其本人也会觉得做人没有味道好去说的,也可以说是缺少做人的味道!

        实际上,既不管是属于身处在哪一个社会阶层里面的个人或人群;也不管其本人是从事何种类型的职业;亦不管其本人是属于何种脾气性格的人;更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与场合下;对于像“做人”这件事情来说就要做一个“十分知趣的人”。那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去操作的呢?!还是有的,这个一种好办法也是属于十分简单与方便的办法,那就是--多做事情少去说各式各样的话语。有一句话语叫做:“言多必失!”话说得十分少,总归是没错的!如果一定要去说各种话语,要去发表一点点意见与建议,只要做到简明扼要点到为止就好。

        另外我还想去说的话语,这个就是--自己在学做人的时候,除去多做各式各样的事情、少说话语、少去聊天以外,个人还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到尽量少去麻烦对方,少去和对方纠缠不清楚就对了,还只要能够去做到的话,这样的人就是属于一个知趣的人!

        有一些人,在人与人之间打交道、交往与交朋友的全过程当中,自我感觉不要太过于良好哦,总认为自己和大家的感情与情感绝对是属于良好的,简直就是属于(好像)穿一条裤子的亲兄弟姐妹,还好像自己是一个大领导一样,就可以自以为是地去指手画脚,要求大家只可以这样子来做,那样子去做,绝对是不可以挑三拣四说不行的,凡是有这种想法的人,像这种类型的人就是属于一个不知趣的人?!在某些情况下,在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很有可能碍于是朋友、碍于面子,不会和对方闹翻发什么脾气的,但是在内心深处已经变得不怎么愉快,多多少少有一点想和对方拗断断交念头在其中,假使对方还不知道进退、不会更改脾气性格,结果当然是好不到什么地方去,朋友就会一个又一个的拗断,以后像这种类型的人是交不到朋友的!

        不仅是如此哩,在人与人之间打交道、交往与交朋友的全过程当中,总归有一些属于不怎么知趣的人,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哦,还会自以为是的去认为自己“绝对是一个万人迷”,更会受到“万众瞩目”,通通围着他或她转,在心里面会想,亦会受到大家热烈的欢迎,像这种人走到最后一刻时,时常就会搞得不受绝大多数人的待见的,还往往会让人在背后讥笑不已的,更会让大家去看成一个笑话。

        只要你和我是一个有心人,还之所以会演变成为这个样子,更之所以会经常性出现不怎么知趣的个人或人群,我则是这样来理解、认识并去认为的,最为主要的一个原因,也无非有如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就是:和其本人所受到的教育程度、个人所拥有的经历与阅历、自己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等方面……综合上述我说的各种因素,全面地去加以分析了解以后,绝对是属于休戚相关的。

        第二种情况就是:和其本人不怎么知道,在什么时候自己应该大踏步的向前去前进,又是在什么时候是自己应该向后去撤退,其本人既是属于分不清楚是非与场合哦,其本人也是不怎么会去考虑严重的后果的,只会事先开口去说出来,在怎样的场合下面,怎样才去说各种好话语、去做好各种事情,什么时间才是自己好去说出来的,什么时候又是自己绝对不能去说出来的,绝对是有着莫大的关系!

        第三种情况就是:在人与人之间打交道、交往与交朋友的全过程当中,还和其本人不大肯、不欢喜说一些真心话语,同样也是拥有一定的关系的。要么不去说一句话语,一旦说起各种话语来,几乎是没有一句实话与好话语的,给任何一个人的感觉,总是云里雾里云山雾罩不够接地气的,好像要到处去防备任何一个人似的。一旦真的碰到这种类型的人,对付这种人,也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的,我们只能去采用行动表明,我们只好对对方是敬而远之躲避开,并与之断交!

        你去看,纵观人类的历史以后,就会发觉这样的一件事情哦,在人类的历史里面、在古今中外各类人事物情当中,同样是有十分知趣的个人与不怎么知趣的个人哦,我就尝试着去列举两个例子来分别去加以说明吧。就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十分知趣的人”还是要数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与道家学者范蠡,当越国国王勾践复国成功以后,范蠡就一眼看出勾践这个人就是属于一个“可以去共患难”,“而绝对不能共富贵的人”!于是乎,范蠡就十分知趣地挂冠而去,远远地逃离越国,不再和勾践一起共事,到后来就一门心思去做起各类生意经,成为著名大款陶朱公哦;同时代与范蠡一起共事过的文种,相比之下来说,他就是属于一个不怎么知趣的人哦,还要梦想着与勾践一起去共享荣华富贵,没料想到,没过多久就被勾践赐死,他就成为历史上狡兔死走狗烹,十分好的一个例子哩!

        由上述我所列举出来的例子就可以去看到,“知趣”实际上就是一种“修养”与“礼貌”,与此同时但凡是那些“十分知趣的人”,既能够去好好地保护好自己哦;还能够去避免各类不必要的尴尬;更可以去保持自己应该有的一种尊严;不至于受到胯下之辱、被大家羞辱一番哦。不过,要去“做一个知趣的人”,也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哩,它需要许许多多的人生阅历、人生技巧与各类人生常识。

        我们国家的古人也不是去说过这样的一句老话嘛,说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也!”我始终认为,但凡是属于一个十分知趣的人,与此同时其本人必然是属于一个“十分有眼力界”“十分识相的一类人”“十分会去认识各种类型的人”,是会“看眼力界”的人。

        像这种类型的人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既不会勉勉强强地去做各种事情的,也不是一个一意孤行的人,“剑走偏锋”与“厚颜无耻”也不太可能是其本人做人的一个行为与准则,像这种人在做每一件事情的前面,绝对会前思后想考虑得十分清楚的,怎样的各类事情与话语是自己好去做的,怎样的各类事情与话语又是自己不能去做的,一旦自己不能去操作的话,其本人就会想尽所有的办法与方法,让自己能做到全身而退,像这种类型的人,其本人在智商与情商方面,要比一般的人就要高出很多的哩,审时度势就是其本人的拿手好戏。

        通过我在上述所写的文字,还让我弄明白,任何一件人事物情实际上都是属于相通的,与此同时又可以相互去借鉴,拿来为我所用的!既不管是怎样的人;也不管其本人做怎样的职业;更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到处要去讲究“知趣”这个词语,人人都是离不开“知趣”这个词语!还譬如说,要是我们目前是身处在情场上面,找一个异性朋友,或许在某些时间里面,挺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的,不过,时间一长久而久之,只要对方考虑过以后并去认为,两个人之间因为在收入、工作、感情与情感等综合因素,已经不太适合再继续交往下去交一个朋友的话,而且已经明确的发出过一个暗示,要是其本人是一个知趣和聪明的人,就会十分知趣的选择退出,好好地和对方去说一声好聚好散再见,希望你以后能寻找到比我还要好的对象,就不应该再去死缠烂打纠缠着不肯去放手哦。如果说其本人不是一个知趣的人,还没有眼力界搞不清楚的话,存有一丝侥幸心理,始终与对方纠缠不放,等到对方去讲出更绝情的话,做出更绝情的事情,就会变得两败俱伤、闹鱼死网破的,不但会自取其辱,还会让自己伤受得更加深哩!

        文章写到这里时,我自己同样要去对照上述所撰写的内容,去好好地想一想,自己在有些时间绝对也是一个“半吊子”的人,在有些时间我是属于十分知趣的人,在有些时间我又不是属于一个十分知趣的人!所以说,要从今天开始做起,从今往后,一定要去改正不怎么知趣这个十分不太好的坏习惯,还要尽力争取做一个知趣的人!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前十八种老上海风情街图片由远亲老伯伯黄锦荣提供;后面七张老上海风情街图片则是来源于网络上,图片和文字很有可能是不相匹配的;③:万分感谢原创图片。】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3年10月17日星期四晚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风往事之--漫谈关于“知趣”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