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建筑大师落魄街头,向总理留言引起骂声一片!

清华本硕,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建筑师,评标专家,建筑学会理事,这些标签放在一个人身上几乎可以是成功人士的标志


被公司辞退,与妻子离婚,年过半百,征婚未遂,一个人租房,接不到项目,挣不到钱,这些在大家看起来算得上一个loser的象征


如果不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你很难将两者联想在一起,这就是最近继小燕子之后又一个就勘察设计证书挂靠问题向总理留言引起工程师群里骂声一片的D老师。

光鲜亮丽的背后是衣衫褴褛,风光的背后是沧桑,这大约才是真实的生活。


1

少年得志不一定是什么好事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然而称象的曹冲13岁就因病早逝,让梨的孔融被灭了满门,出口成章的方仲永泯然众人。

 

D老师生于1964年,老家河南郑州。清华大学建筑系学士、硕士(1981-1986级,1986-1989届)。

1989-1999在高校建筑系任教师,1999年春结婚,2000年春有了孩子。

1999年开始到建筑设计公司工作,2005被公司辞退,与妻子离婚。

2006-2008年在北京、郑州多家建筑设计和房地产公司任总建筑师、顾问建筑师。(离婚之后,找了几份工作,几个女朋友,都未能长久,具体情况一言难尽!离婚不到两年,2007年妻子要求复婚。)

2008-2009年在郑州市城乡规划局从事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工作。

2010年10月在北京某建筑公司担任副总建筑师。

2012年起自己创立了建筑设计公司。(2016年再次离婚

2020年3月,继小燕子后,正式向总理留言,彻底查处勘察设计类证书挂靠问题,消息一出,集体哗然

有人说D老师根本不是公益心,字里行间都是嫉妒,如果真的想为行业建言献策不如提一下设计费和终身负责制的问题

有人说都快退休了还这么折腾,真是不容易,连苏大强都不如,令人同情

还有人说没有什么干货,没挣到钱,心里扭曲,且查到D老师自己也是有挂证记录的。且D老师的文章叙述不清,错别字太多,小学老师判卷也会很多X。

惊奇发现D老师也转载了本初设计公号的一篇原创文章,但是并没有联系过开白名单,很奇怪是怎么做到可以全篇复制的

根据D老师自己描述,去年一整年,他没什么参与项目的机会。7月接了个项目被甲方耍了,没做完,钱也没挣多少,9月接了一个装修设计中间不让他做了,说他做的不好,还让把首付款退过去,他坚决没有退。介绍别人的项目介绍费也只收了一半,只能等着做完。

关于工作D老师声称自己2005年因小人使坏,被公司辞退,此后两年都没有合适的工作。关于婚姻,D老师觉得对方不适合他,但是对方坚持嫁,结婚之后矛盾不断,他坚持认为妻子是烂牌。

根据D老师的自我介绍,其父母均为高校老师,知识分子家庭出身,81年考入清华,做过高校教师,规划局从事过规划审批,设计院担任过总建筑师。

然而少年得志的他却中年失意,年过五旬的他和抓住地产黄金红利期赚的盆满钵满的同龄人比起来甚至可以说穷困潦倒。

一个清华的建筑大师,离异租房,征婚未遂,写文也没几个人看,还经常私聊微信好友给他打赏、发红包,说起来很难令人相信。

作为晚辈不好对其人生指指点点,毕竟很多人懂得很多道理,也过不好一生。


只是感慨有时候少年得志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多少名校的学生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刻就是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刻。承认教育的重要,但是千万不要迷信学校、学历。

不是教育无用论者,也不是教育决定论者。如果人品好,做事给力,名校会是加分项,对于有些做人做事一塌糊涂,名校反倒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线形思维太害人,很多人认为考上名校就一定会前途无量、步步高升,却不知道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一步的领先不意味着永远领先。


2

大器晚成也没什么不好


建筑师的成长周期非常漫长,漫长到令人绝望,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就放弃了。

常常会有二十几岁三十岁的年轻建筑师想要像马岩松那样一夜成名,如果你笃定走这条路,大器晚成也没什么不好

毕竟何镜堂院士四十五岁之前还没有自己的作品,历史上大器晚成的例子更不在少数。


苏洵年轻时仗着聪明,学习态度很不好,第一次应乡试举人就落第了。二十七岁才开始发愤读书,然此后参加科举不顺,直到两个儿子都到了进京应试的时候,他带二子进京应试受到欧阳修的重视和推荐,从此声名远扬。


郭子仪更不用说了,在安史之乱爆发前,一直未受重用,但是安史之乱爆发,他挽救了李唐社稷,待他平定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时,他已经66岁了


出世时家境败落的姜子牙,年轻时他以屠夫、卖酒为生。在人生的大半时间里一直默默无闻,在72岁垂钓时才终于等到了西伯侯姬昌。


很多人抱怨高考没考好,不是985,双一流,其实学校、学历一般若能在行业内稳扎稳打,也能形成自己的成就和影响力。

做人,人品永远第一,比学历能力更重要。学历高,能力好,人品不过关,只能产生更大的破坏作用。


3

我们都曾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也要接受自己就是个普通人


如果不能少年得志,那我祝你大器晚成,若皆不能,做一个螺丝钉也没什么不好。


不可否认读了名校的成材率会高一些,然而即便是读了名校的人,步入社会能脱颖而出的亦是少数中的少数。

能成为明星建筑设计师的可以说凤毛麟角,这里面有各种因素的影响,就连庄子玉都会说有运气的成分。


名校是会有很多光环效应,会让人产生自己很厉害的错觉。

前段时间互联网创投圈“财富排行榜”大佬们的聚餐的照片刷屏,结果就有人以为考上清华会是下一个王兴,考上北大会是下一个李彦宏,考上浙大会是下一个史玉柱,考上人大就会是下一个刘强东,考上武大就会是下一个雷军。


于是想着自己也会成为独角兽,找到天使投资人,就像Z总说的发展啊,前景啊,未来啊,这些问题都太大了,别人的故事看看就好,关键还是要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在学生时代,成绩优异的学霸给予了无限的期许,背负着全村、全城的希望,直到步入社会,他们才会发现不过是芸芸众生,他们会变得毫不起眼,未来根本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样子。


还有一些单纯学习不错的学生缺乏健康身心的培养,容不得别人尤其是身边人比自己好,所以才会有清华朱令被舍友投毒、中科院研究生被刺、云大马加爵锤死舍友、复旦舍友投毒、南航刺死舍友


有段时间同学之间最流行的问候就是互相谢过当年不杀之恩.......


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有太多太多的抱负,太多太多的过往,终将被渐渐淡忘。最后只剩下互相寒暄和偶尔点赞,再也无法重温当年彻夜畅谈的美好时光。


那时候的诗和远方,变成了现在的甲方乙方

和甲方走在路上,过马路的时候

有一个带着红领巾的小正太坐在他爸爸的电瓶车后面盯着我看

嘴角露出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微笑

虽然成年男子盯着看我还是会害羞

但是小孩子我可不怕

我看()了他几眼,他把脸转了过去

然后我对说甲方前面有个共产主义接班人

甲方愣了一下,问我怎么发现的

带着红领巾呢

甲方一下子被我的冷幽默给逗乐了

反问你不也曾经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吗

我淡淡地回答,没有人找我接班

我差点脱口而出

如果接了班我就不是你的乙方了而是甲方了

忽地想起小学一年级

只有优秀的Young Pioneer才有红领巾带

老师告诉我

我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我深知做人要低调,要守规律,懂纪律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没透露过这件事

一直也没有人来找我谈接班的具体事宜

但是我从不气馁,默默潜伏在社会的最底层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华建筑大师落魄街头,向总理留言引起骂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