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教育与企业家成长

一、案例

凯伦是一位19岁的定制蛋糕设计师,拥有自己兴旺的小生意。她在童年时期没上过学,11岁时观看YouTube视频时了解到蛋糕设计,这让她萌发了浓厚兴趣,并一口气补修了为期数月的蛋糕设计和糕点制作课程。

如今,她的生意越做越大。最近在一次采访中,她谈到自己的教育:“我的父母深深融入我的非学校教育,他们非常积极主动地参与我的兴趣养成中,保持开放式沟通,并与我结成密切关系。”


图片发自App

注:凯伦8岁退学,11岁学烘焙。

如今制作一个蛋糕价值折合3万多元人民币。

另一位未受过学校教育的企业家是新泽西州建筑承包商扎卡里·戴特摩。戴特摩描述了非学校教育的成长如何让他追求本身的兴趣,他在8岁时就对建筑产生热情。

他在这篇文章中说:“我热衷于建造的原理,所以我童年时的阅读方向,是让我兴味盎然的非虚构类主题。我没被定格到一种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中。”他13岁时就修习木结构课程,随着知识的集中纳入,想做建筑承包商的愿望于是越来越浓。现年29岁的戴特摩和好几名雇员经营着一家成功的定制建筑承包企业。

二、企业家品质

从定义上来说,企业家几乎都是创造性思想家和试错性实干家。他们拒绝现状并设计新方法,他们策划更棒的发明。他们是大胆冒险者和梦想家:新颖独创重于墨守成规。无需别人督促,他们就把事情完成得妥妥的。

许多接受非学校教育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了实业家,应该并不令人称奇。

孩子摆脱了强制性教室或传统在家上学的环境,他们的兴趣爱好有更大机会最终长成职业生涯的参天大树

他们免于强调秩序服从的大规模教育体系不怀好意的侵蚀,始终保持着创造力和好奇心

他们充沛旺盛的精力,尽管在学校中被看作是种麻烦累赘,而在非学校教育中得到了有力支持,这有助于培养出将商业理念成功推向市场所需要的持久活力。

就像企业家精神一样,非学校教育也挑战着方式上的因循守旧。

有一项调查,由波士顿学院两名教授完成:他们采访的一半以上的非学校教育成年个体,目前都在以企业家身份从事工作。许多受访者表示,他们的职业生涯与童年的兴趣直接有关,他们在这种兴趣的引导下在实战中自我学习,最终兴趣长大成熟为成就。

非学校教育与企业家精神之间有着令人着迷的联系。

有人会反驳说,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很多人也成了知名企业家啊。没错,强调了非学校教育对于企业家成长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有过学校教育的人就必定成不了企业家。在中国,几位互联网企业的巨头几乎都是学校的学霸,他们能成为企业家很大程度上在于虽经历了完整的学校教育但仍保留了成为企业家的品质,在正规教育的反向淘汰中逆流而上。

三、企业家精神是自我教育的核心

成功企业家是做事主动的人,被自己的激情和目标所驱动着,去创造出一些新颖的、与众不同的、对别人有价值的东西。作为自主导向的学习者,未成年学生尽早获得自由去发现这些爱好并努力实个人的目标。

在家庭成员的包容下,他们有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鼓捣东西。无论是与家人在一起,还是在参加自主导向的学习中心或非学校课堂时,围绕在非学校教育个体身边的,都是辅导其学业的成年人:他们渴望协力将孩子萌生的兴趣与更多社区资源联系起来,就像班级和导师一样。孩子这种追求个人爱好的过程,有满怀关爱的成年人作为后盾,为想象新可能性并投身未知事业的有抱负企业家,创造了理想的成长条件。

吉姆·罗恩(美国企业家和作家)说过:“正规教育让你碌碌一生,自我教育让你富足一生。”

学校是一个庞大的集体,集体自身的运转本身就要求稳定有序,而保证稳定有序就必然要求这个集体的参与者(包括上级官员、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要尽量的循规蹈矩,而这与企业家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的生存发展所要求的冒险、试错、创造等特点则是相悖的。

懂得了这些,在真实的创业中去有意识的模仿和训练,谁又敢说你成不了企业家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我教育与企业家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