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无故事便死亡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书籍是《故事魔力》,“无故事便死亡”,从小到大,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充满故事,我们的人生经历也都是由大大小小的故事组成的。

作者丽萨·克龙(Lisa Cron),写作指导兼演说家。曾做过文学经纪人、电视制片人,以及华纳兄弟公司、威廉·莫里斯经纪公司的顾问编剧,并多次登上TED的讲台。著有《你能写出好故事》《故事天才》《故事连线》。

这本书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阐述了故事的重要性,如何写好一个故事,一个好故事带来的影响力等。全书采用了10个成功的案例,多方面阐述了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进化生物学等最新研究成果。

以下分享如下摘录和感悟:

故事是我们的生存指南

直接地把事实砸过来,受众就会低头躲开。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联想到,之前我在写周复盘的时候,经常性地呈现数据,例如:几点早起,几点早睡,每周读书多少小时,写作多少字等等。

这样的数据读者刚开始看可能感觉会很新颖,但是因为这样的用数据佐例,并没有让受众记住或者受到影响,这就好像在读一串陌生的数字。

如果把数据和故事结合,在一篇复盘文章中,可以使用一些自己亲身的经历,让数据的呈现和故事之间的比例达到3:7,就会让文章的可读性增强。

我们的主观故事好比笑话中的水,只有当你真正了解个人叙述是为何、如何影响你的认知的,才能让你的观点与他人的故事建立牢不可破的关联。

去年7月份开始公开写作时,脑袋里的素材故事特别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个人经历故事,我会经常性地去回想过去给我带来了什么,有点像写历程笔记。

在这些最初期的文章里,我写了一些类似复盘的故事,清楚地记录了往年何事何因让我受到了何种影响,我因为这些做了何种决定,改变了什么。

这样的故事观点拿来今天来看,也和作者这个观点不谋而合。但是后来写作的过程中,阅读比较少,经常把时间用在别处,比如逛购物网站、在微信社群聊天、刷视频等。

虽然一直坚持日更写作,但是内容上却是有偷懒的嫌疑,经常写出来的文章,浏览量都非常少,也从来没有考虑过原因。今天读到《故事魔力》这本书的此处,内心仿佛被点亮了。

我们处理每条信息时都要先问一个问题——这个信息能帮助我实现目标,还是阻碍我实现目标?如果两者都不是,那就是白噪声。

最近我在公众号绳系,写过一篇文章,《如何提升你的注意力?》

这里面提到过,觉察你大脑里的灵感碎片:

我最开始用 A4 纸记录灵感,会把很多事情都记录进来,比如我的想法我的计划,我要吃什么,我想买什么,是不是该多陪家人,要怎么维护别人的关系,我今天日更写什么等。

最夸张的一次是有一天我学习的时候,写下了整整两页 A4 纸。当时那些信息最后只有几条信息被我写进了滴答清单。

后来,每次我的灵感来临的时候,我就会阻止它:今天能做吗?和人生目标有关吗?是今年最重要的三件事吗?通过反复提问和自我暗示的方式,我发现,我在学习时快速进入心流的次数越来越多。

故事是一种生存机制,使我们能够理解过去和现在,并预测未来,以便为未来可能遭遇的喜怒哀乐做出规划。其实故事就是大脑与世界沟通时所使用的语言。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我们的大脑进化并不是为了抽象思考服务,而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我们的目标是与部落加强联系,要是做了傻事,就会被永久驱逐。

这本书对我的知识背景来说,内容有些多,里面的知识要点也是穿插在故事和案例之间,需要精读。下一期会继续分享这本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感悟:无故事便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