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儿童纪律教育》学习感悟

                                        王星+春蕾八幼

每一次的学习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不用每一点都熟记于心,择一二点深刻思考,用于实践,也是求知路上的一架扶梯!

一、没有绝对的对错,辩证性的看待问题

万事都有多重的意义,只不过我们身处其中,特别容易根据自身的立场去看待事情本身,因此每个人做出的评判和抉择就会多少有偏差,如若我们清晰的知道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结果就会截然不同!

昨天陪孩子网课时,讲到了《小马过河》,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课后有一个我爱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大致内容是老奶奶的两个儿子,分别是从事做蜜饯和做雨伞的,两个儿子一个期盼晴天一个期盼雨天,老奶奶回到家为难的不行,觉得晴天和雨天都是坏天气,于是坐在门口哭,一位老爷爷见状问过缘由,对老奶奶说“你要倒过来想晴天是好天气晒果脯的大儿子会高兴,下雨也是好天气,做伞的小儿子会高兴”,老奶奶豁然开朗破涕为笑!这个小故事也是再告诉我们要学会变换思路看问题。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我们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久了,沟通方式和思考问题时都大多从一面出发,没有多大的沟通困难,少有去锻炼化繁为简多面思考的能力,有时也是工作替代了所有,殊不知却忽视了孩子在点滴的成长,而我们却未能与之同行,反思到了就适当调整吧,过程也童样有趣!


二、儿童需要用直接经验去解码间接经验

内心不丰富的时候,孩子欠缺表达的能力,我们作为他的第一监护人,有这不可或缺的责任,多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氛围,陪伴他慢慢成长就可以,因为他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发展,我们不用急着催促和灌输,我们给的终究不是他所需要的,必得是自己经历了才会记忆深刻,获取更多,故让我们相信静待花开也会有不一样的风景!


三、缺乏刺激或过多的负面经历,影响儿童发展,导致能力钝化

习得经验后趁热打铁反复的练习和巩固,获取更多刺激,相对应的能力就会有所提升,孰能生巧是必然的趋势!


四、儿童把规则嵌入到自己的理解里

这个观点还是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昨天跟孩子一起玩他比较喜欢的游戏“石头剪刀布抽卡片”,必须要强调的是我一丁点儿也不喜欢玩,因为感觉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无奈被缠着玩了好大一会儿,刚开始的时候还很和谐,碰巧我赢的次数远远把他甩出一条街,这时他开始发脾气,又哭又闹然后又锲而不舍的继续着,这时出现了一幕让我惊掉了下巴,这一轮儿他赢了,顺手抽了一塌卡牌,我急忙说“你不能耍赖”,他随口来了一句“又没有规定只可以抽一张,我没犯规”,这话一说我真的被结结实实的套路了,不敢想象这孩子竟为了赢我想出这么一出,真的是草率了,不过也能想到此刻他是动脑筋思考了,会耍赖也是一种智慧,刻板的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种不受待见的方式,这也是为什么说思维活跃的孩子更有创造力!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家长学会不置可否的表态也挺有趣儿的不是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4月25日《儿童纪律教育》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