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主题||纸质阅读过时了吗?

问卷主题: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
问卷性别:男性六成,女性四成
年龄:20-30,40-60
阅读方式占比:电子阅读百分之七十,纸质阅读百分之三十
电子阅读是否会取代纸质阅读:百分之二十认为会,百分之八十认为不会

这是我最近在网上看到的一个问卷调查。

通过这个问卷可以看出:采用电子阅读的人比例越来越高了,纸质阅读所占人数比例越来越低。

那么是否可以断定:纸质阅读方式将会被电子阅读方式所取代?

我认为不会。

下面就我自己的阅读体验来谈谈为什么电子阅读不能取代纸质阅读。

我最早开始电子阅读是在微信出现公众号之后,大概是2016年吧。

虽然之前也用电脑在网上看一些文章,但因为电脑不易携带,所以,阅读仅限于学科论文一类,固定时间固定领域。

微信的出现,让手机功能得到空前强大。

微信聊天,让千里之外的人可以随时随地视频聊天,而且不需支付高额话费,微信逐渐取代短信成为最重要的一种通讯方式。

微信公众号,将众多纸媒写作者汇聚到自媒体,一时间,各种类型的公众号应运而生。

我微信里关注的公众号曾经高达一百多个,有社会新闻类的,有财经保险类的,有文学艺术类的,有感情倾诉类的,有穿衣搭配类的,有美食旅游类的。

每天等孩子一睡,我就如饥似渴般翻阅各大公众号,这简直是一座宝藏,免费的报刊杂志,而且文章水平还不低。

用手机阅读的最大好处就是快捷方便,随时随地可以读起来。比如等电梯、等公交甚至开会时,我都能见缝插针地读上几篇文章。

通过电子阅读,我学习了不少财经保险知识,品味欣赏了不少静美文章,足不出户就了解天下大事,当今流行风尚。

最初的狂热过后,我很快发现了电子阅读存在的问题。

电子阅读过于追求速度,往往不能深入阅读。在篇幅上,因为电子产品对眼睛的伤害,文章一般都较短,这样的阅读其实应该算作碎片化阅读。

碎片化阅读,往往会为了吸引读者眼球故意求新立异,甚至不惜夸大事实,违背事实真相。

碎片化阅读常常专注在某个点上,缺乏深入系统的阅读,这样导致读者获得的知识支离破碎,不成系统。

长期碎片化阅读,会让人变得浮躁浅薄,看起来很忙碌,看了不少,但是关上手机想一想,竟不知道在脑海里留下了什么。


为什么纸质阅读不会被取代?

因为纸质阅读更符合阅读的本质。

真正深入有效的阅读,需要时间,更需要心灵的宁静。我常常听到身边有人说“我不能静下来读书。”

静,是读书的首要条件。除了环境的安静,最重要的就是心灵世界的宁静。

只有静下来,才能和文字对话,和作品对话,和作者对话。纸质书凭借简单的排版,并不刺眼的纸张,能给人带来舒适的感官体验。

当你读一本纸质书的时候,你不会被偶然跳出的图片广告干扰,不会因为光线刺激眼睛从而读不下去。

光线适度的早晨或者午后,泡一杯香茗,配一首若有若无的轻音乐,捧一本好书来读,那简直是人生一大乐事!

全身心投入的纸质书阅读,是人生一种享受,你可以控制读书速度,或快或慢,在快慢结合中欣赏书中情节,获得心灵的享受。

比起电子阅读的速成模式,纸质书往往经过了多次修改排版,文字和印刷问题很少。同时,不同于电子阅读的碎片化形式,纸质书都是系统化的知识形式,不仅仅专注在某一点,还扩展到了更全面的知识体系。

如果把碎片化阅读比做快餐,那么,纸质书才是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快餐可以偶尔吃一吃,但是常吃就会营养不良,从长远看,还是要选择营养更为全面的大餐来吃。

也就是说,电子阅读可以存在,作为纸质阅读的补充,把碎片时间利用起来,但绝对不能取代纸质阅读。

纸质阅读的另一大优势就是方便做读书笔记,随时记下自己在阅读中的思想火花。我有很多文章就是在阅读中找到的灵感,随手笔记的习惯让我找到不少写文章的灵感。

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反复精读的作品,更需要慢读深思,就像耕地一样,每读一遍,都要挖得更深,都要在书上留下痕迹。

拿《红楼梦》的阅读来举例,虽然之前已经读过很多遍,但每读一遍都能获得新的收获,这就是经典作品的魅力。

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里,我刚刚又把《红楼梦》读了一遍,边读边勾画圈点,留下只言片语。

与此同时,读写结合,我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完成了十几篇读书笔记,有人物分析,有情节赏析,还有艺术品味。

这样深入细致的阅读,没有纸质书的辅助是做不到的。读完一遍,发现还有很多点没有读到,所以我决定再次开启下一轮红楼阅读。

前不久在朋友推荐下,我刚刚网购了一套脂砚斋批评版《红楼梦》,这一套我慕名已久,虽然手头已经有一套,但我以为,脂砚斋版红楼更加经典。

读书,一定要读最经典的,时间都花到这里了,如果不读最好的,岂不是最大的浪费?

收到网购的图书,拿在手里是沉甸甸的厚实感,硬皮的封面,鎏金大字,一切都感觉那么踏实真切。翻开书,淡淡的墨香让人陶醉,书没看,人已经醉了。

其实,在来前的一年,我没有好好看过几本书,虽然有从图书馆借的书,但直到超期都没看完。

那时候的我,也是浮躁得看不下一本书。工作后,心不再像读研时那样可以沉浸到书海里,我现在的阅读根底,大都来自读研时所看的那几百本书,而随着时间流逝,很多书都需要重读了。

来到开始日更后,我又把读书的习惯捡起来了。除了图书馆借书,我去年一年还从网上买了好几套书,有《鲁迅全集》《张爱玲全集》《廊桥遗梦》、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最近又买了一套《神雕侠侣》。

我以前很少买书的,可以说这一年所买的书是过去好几年的总和,其实比起网购各种生活用品,买书花不了多少钱。

这些书有很多我都看过,从图书馆也可以借到,我买下来是因为它们是真正的经典,值得收藏起来一读再读,将来还可以传给我的孩子读。买书,买好书,永远是最值得的投资。

家里现在到处都是书,床头,阳台,书桌,瑜伽垫,所到之处,随时可以拿起一本来读,感觉自己像一个富有的富翁。

这种美好的感受,是电子阅读能带来的吗?

纸质阅读的快乐无与伦比。

2022-1-24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班主题||纸质阅读过时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