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1反思

        昨天是中考第一天,我的心情五味杂陈。

          看到儿子曾经班级群里孩子们从考场走出的画面,他们喜笑颜开,再想想我的儿子曾是他们中的一员,现在依旧窝在家里捧着手机,我感到胸口憋闷,赶紧关闭群消息,我想逃离这种痛苦的感觉。

          想想桂军师姐的话,“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有的人在前期会迅速成长,有的人会是大器晚成。这样的纵横比,会让我们的能量拉扯更大。当下最有生产力的事情,就是让自己能量高起来,才有足够的智慧去影响孩子”。这么一想,我内心逐渐平静,希望现在的这段经历能够让儿子对人生有更多的思考,希望能够促使他不久之后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奋发图强,奋起直追。

        自从儿子来到新学校只上了四天半的课又成为一个宅男,我的情绪一直忽高忽低,强迫自己接受这个事实,又刻意控制自己不想眼前的事,由于能量不稳,每当老公悄悄对我说一句抱怨儿子的话,我马上被拉下水,负面情绪火苗一样窜起来,把全家人烧个遍体鳞伤,接着就迎来儿子接连几天紧锁房门,足不出户。

          另一方面,从母亲那里遗传来的极度节俭和对金钱的匮乏感,让我对儿子花钱大手大脚本能地抗拒。我的童年几乎从来没有得到过零花钱,现在可以想到的只有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可以从母亲那里得到一毛钱买一根雪糕或两根冰棍。上了中学在外地住校,正逢煤炭行业不景气,我从小生活在煤矿上,每周回到家,听到的都是父母讨论说矿上准备裁人了,万一被裁,将来生活怎么办。每周返校时,母亲给我一周七八元的生活费时,情绪极差,而我又是极其心疼父母的,在学校每花一毛钱都要算计半天,初中三年,为了给家里节省开支,我经常饿着肚子,拼了命的努力学习,只为能改变命运,走出家庭的贫困。当时的中专和师范录取分数线比重点高中还要高出一百多分,我参加中考的那一年,全校八个班四百多人考上师范的只有三人,我就是其中之一。上了师范后,国家每月都有生活补助费,父亲曾骄傲地说“我的女儿现在就已经开始挣钱了。”那时起,除了极少的生活费,我几乎再不向父母要钱。毕业后,我就开始反哺家庭,再没花过父母的钱。现在生活虽然富裕了,原生家庭对金钱的过度控制却刻进了我的骨髓,融入到血液中,像个笼子把我的手脚紧紧捆绑,我能感觉到自己对于花钱上的畏畏缩缩,对于金额稍大的花销,内心的笼子就开始站出来锁住我,让我不由自主开始纠结,虽然我自己的收入还可以,可我无法洒脱的花钱,尤其不舍得给自己花,总是和内在的自己抗争。  而最近几次和儿子的矛盾就是因为钱的问题。

      儿子对于挣钱没有概念,花钱却不加思索。开口要钱成百上千,我一听就本能地心烦生气,不会克制自己的情绪耐心给孩子讲道理。这种垃圾情绪影响到儿子,可能给他的感觉就是妈妈看钱比我重要,因此儿子也非常生气,不愿和我沟通交流。静心想想,要解决这个矛盾,我首先还需要改变我自己的惯性动能,理性地看待金钱,平和地与儿子讨论花钱的问题。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磨砺,不懂生活的艰辛,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他身体虽长得与成人一样高了,心智却仍未成熟,作为父母,我们只能全心全意去爱他,任何的苛责与怪怨都是父母自身不成熟的表现。是的,我们对了,孩子就对了,世界就对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6-21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