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 陶渊明

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最近看了戴建业教授的课程,觉得特别好。以此记录一下自己的感受。

陶渊明的整个人生境界是洒落,古往今来有很多隐士传,但没有人的境界能达到陶渊明,大隐隐于市,陶渊明是这样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他住在类似北京的长安街,上海的南京路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而”是转折连词。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尔”指代前面的两句,怎么做到在热闹的地方听不到喧闹声呢?心里不觉得这是热闹的地方,那地方自然就偏僻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东篱下采菊,悠然的见南山。这句的高明之处在于,陶渊明是悠然之后才见到的南山,而不是先见南山,通过美景刺激后才悠然的,达到了物我两相忘,主客体消融的境界。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没有陶渊明这两句好,因为辛弃疾没有真正找到物我两忘,我见青山,青山见我,“我”和“青山”搞得明明白白,他没有像陶渊明一样,达到物我两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岚之气在太阳落山之后,慢慢的的变成一层薄薄的雾,相当美丽,鸟儿,一个接着一个回家了。“与”是一个接着一个,陶渊明的诗句中,鸟儿一到晚上就回家了,阮籍诗中的鸟儿一到玩晚上就失眠。

此中有真意

“真”有三种解释

一是认识论上的真,是个人的主观判断,如果主观判断和客观对象一致,那该判断就是真判断

二是逻辑学上的真,大前提,人是动物;小前提,孔子是人;结论,孔子是动物;

三是存在状态上的真,生理的本真。人大部分状态都是扮演的角色,都不是自己,是朋友的朋友,是爱人的爱人,是父母的孩子,是孩子的父母,都不是自己。人获得自我意识之后,就要扮演社会角色,人就很难成为真人。长恨此身非我有,说的就是人的非真状态。

在陶渊明这个地方,我的理解是第三种状态,他做的就是他自己,不需要任何角色的加持。

欲辨已忘言

大辩无言,辩也者,不辩也

如果戴建业教授站在那里,什么都不说,那所有角色都会出来,他做的是他自己。但一旦开口介绍自己,比如,他介绍自己是老师,那其他角色都会成为非真,这就是辩。所以,大辩无言。

我们都是世俗的,我们需要通过别人的肯定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有自己的欲望。世俗的功利,想要得到更多的东西来满足内心的躁动。但狷者有不为,在现代社会,狷者也太少了。太多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底线。

你可能感兴趣的:(饮酒 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