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 系统分析师系列知识点之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3)

接前一篇文章:软考 系统分析师系列知识点之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2)

所属章节:

第7章. 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

        第4节.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

7.4.1 企业系统规划法

7. 确定管理部门对系统的要求

BSP的出发点是管理部门对系统的要求。一般情况下,这种要求是通过与10~20位高层管理人员进行2~4个小时面谈得到的。面谈的目的是核实已经得到的材料,明确企业未来的方向确定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将其与过程、数据类联系提出解决问题可能的办法和确定潜在的效益。面谈的具体方法和过程与需求获取中的面谈法是一样的。

8. 提出判断和结论

在收集情况的工作基本结束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对得到的事实加以分析,得出必要的结论。提出判断和结论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检查前期工作的情况确定判断和结论的范畴将问题分类、判断和结论成文

9. 定义信息总体结构

企业的信息结构图描述了每个系统的范围产生、控制和使用的数据系统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过程的支持以及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信息结构图是企业长期数据资源规划的图形表示,是现在和将来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的蓝图。为了将复杂的大型信息系统分解成便于理解和实现的部分,一般将信息系统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即信息系统的主要系统。通过将过程和由它们产生的数据类分组、归并,形成主要系统。

10. 确定优先顺序

对于众多的子系统,需要确定优先顺序,其过程是:确定选择的标准对子系统进行排序描述优先子系统选择实施方法

系统逻辑优先顺序的确定,主要依据4个方面的需求,分别是需求对企业的影响潜在的利益分析成功的可能性。BSP方法建议,把每个方面划分成1~10个等级,确定实施顺序,绘制图形,以便强调最迫切需求的子系统。为了方便管理人员对优先子系统进行评价,SPG(System Planning Group,系统规划组)应建立其详细资料,包括企业过程和数据字典、问题分析表、PO矩阵、CU矩阵和RD矩阵,以及结论等。

11. 评价信息资源管理工作

信息资源管理是指企业在业务活动中(例如,生产和经营活动)对信息的产生、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进行全面的管理。信息资源与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一样,都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应该像管理其它资源那样管理信息资源。

12. 制订建议书和开发计划

通过系统规划而提出的具体建议可能有以下4个方面

(1)信息结构。包括对目前正在开发的系统所做的修改,对作为未来方向和未来信息系统规划基础的信息结构的认可,以及对现有系统的过渡性改进。

(2)信息系统管理。包括加强数据管理以控制企业内的数据资源;改进信息系统的规划过程,使得更有效地支持企业和使用信息资源;提供一个测控系统,以保证未来实施工作能顺利完成。

(3)分布信息系统规划。包括分布信息系统的硬件配置,以及数据的组织和程序的开发。

(4)总体结构优先顺序。包括提出将被实现的优先级的系统,确定实现高优先级系统的先行系统。

每个开发计划都应该包括项目的范围主题和目标预期结果进度潜在的收益人员和职责工具和技术人员培训通信后勤和控制等内容。

13. 成果报告

写出BSP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管理部门的支持和参与,并向管理部门介绍系统规划工作所作出的判断,提出建议及通过开发计划。成果报告一般应包括研究的背景系统目标和范围研究方法主要问题的识别结论和建议对后续项目的开发计划等。BSP的后续活动是指当系统规划完成后,进一步开发时应考虑和从事的活动,它是BSP主要活动的继续发展,更偏重于确定细节和做出实现项目的计划。

再来回顾一下BSP方法的步骤:

软考 系统分析师系列知识点之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3)_第1张图片

至此,“7.4.1 企业系统规划法”的内容就全部讲解完了。更多内容请看下回。

你可能感兴趣的:(软考,系统分析师,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