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没下班,你敢先走吗?

图片发自App

年底了,公司在忙着对所有员工进行360度KPI考核。去年的我,还像个求职者,在众部门领导面前忐忑答辩。今年的我,已经坐到员工对面,以考官的身份给大家打分。说实话,这个角色转变让我更能换位思考,站在各自角度,体会更真实的下属和领导。

在刚刚过去的考核中,有一个问题引起了众领导的争议。有两位来自不同部门的员工,工作量已经很饱和了,但他们基本上都能按时下班,而他们的领导,往往比他们走的更晚。

考核评议时,领导们分成两派:

一派认为,他们竟然敢在领导下班前先走,岂有此理,他们的工作量还可以再增加。

另一派认为,他们的效率很高,值得表扬。

如果是你,你敢在领导下班前先走吗?

作为善于换位思考的新晋领导,我的价值观倾向后者,但我建议这个问题需要考虑的更全面。

效率为先

从下属的角度说,这么大的工作量,我动脑筋提高效率,保质保量的把活儿都干完了,为什么不能按时下班回家?为什么要让领导的作息影响我的生活?

的确,从实效性来说,工作应该以结果为导向,而不是以时间为导向。只要活儿干好了,管他8个小时还是10个小时。从成本上来说,加班的2个小时,还浪费了公司的水电煤,更不划算。加班效率不一定高,反而会助长拖延症,甚至助长用加班混调休的投机行为。

另外,如果活儿干完了按时下班,我们还可以用更多的业余时间充实自己,比如看书、进修、社交,这些无形中会拓展思维、提高技能、增长见识,也会间接给工作带来益处。单身狗们下班谈恋爱,已婚族们下班照顾孩子、孝敬老人,也可以稳定大后方,让上班更无忧,更投入。

体恤领导

从领导的角度说,领导也是人,也有难言之隐。按人性,没有人喜欢加班,只是许多领导由于工作性质,不得不加班。白天忙于开会、沟通协调、接受更上级领导的指示,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处理邮件、审阅下属提交的工作,所以只能把这些放在下班后安静的时间来做。

另外,领导也在成长,他们的管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新晋领导,还在摸索怎么带一个团队,还在适应每个下属的风格,还在考察下属的可靠性,还在思考怎么更合理的授权。

所以,领导加班,不是为了给下属压力,更不是有意创造加班的环境。下属大可不必把自己的加班和领导的加班建立起必然的因果关系,领导没有你们想象的闲。

融入文化

各个企业,甚至企业中的各个组织,由于长期的进化和环境塑造,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有的文化,如某些大国企、科研实验室等,更强调集体主义和职位等级,所以比较在意下属和领导离开组织的先后顺序。在这些组织中的下属,如果想融入这种文化,最好跟随领导的节奏和领导的习惯调整自己。

在创业团队,领导和下属的等级制度没有那么森严,因为大家共同的关注点是“活下来”,所以不会有人在意谁加班多了,谁加班少了,大家都分秒必争的去求生存、拼事业。领导和下属一起上班,一起加班,一起通宵,一起分享创业的喜怒哀乐。

而在一些比较开明的文化里,比如一些外企,更看重工作效率,下属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就行,即使没有加班,也无可厚非,更不需跟领导比拼谁加班时间长了。

所以,结合组织文化,调整自己的节奏,也是丛林法则,生存之道。

总之,时间能束缚身体,但束缚不了自由意志;创新让效率更高,效率让时间更活。不管下属还是领导,做人问心无愧,做事因地制宜。

你可能感兴趣的:(领导没下班,你敢先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