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劝退指南(二)

今天,咱们接着上一篇推送博士生劝退指南(一)的话茬儿接着唠。

很多来咨询博士好不好考的亲都是想要读博的目的都是寄希望于毕业后能在高校任教,过一种“不坐班还有寒暑假”的幸福生活。

我曾经也这么天真过,但很快就被清醒了。

四、大学任教?你想多了!

首先给亲们科普这么一个情况:现如今,稍微好一点的大学,都没有“留校任教”这回事了。为了避免学术近亲,一般情况下,博士毕业后,想要进入学术领域谋求职业发展的同学需要换个地方做博士后,然后另谋教职。

而据我观察呢,谋求教职是需要“往下走”的——以国内为例,如果从北大毕业的,通常只能在财大谋求教职,财大毕业的,大概率只能去非重本,以此类推。

另外教职始终是僧多粥少,于是条件就水涨船高,据我所知,想要在高校成为讲师,三篇高水平国际期刊文章已经是最低限了。

当然也会有一些特殊情况,但总体来说,谋求教职如今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看到这里有些童鞋是不是一拍大腿,“虽然门槛高,但进去之后就舒服了啊!”

naive啊盆友!

青年教师有发文章的压力、评职称的压力,事务性工作也不会少……

我认识的几个青椒朋友,发际线都已经岌岌可危。

不用坐班不代表工作清闲,学生放寒暑假不代表教师也放假。

想要图清闲,高校不是好选择。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只是想要混混日子,那我真心求你不要去占用原本就稀少的资源,把位置留给那些真心热爱学术的盆友吧。

国内学术风气本来就不算好,咱们就算没本事让它变好,起码不要成为助长它变得更坏的力量,也算是为自己积德了。

题外话,中小学教师岗位如今也给不少基础学科的博士毕业生解决的就业问题,至于中小学教职轻松与否我就不清楚了,执着于寒暑假的亲,或许读博之后去中小学是个当个老师也不错。

五、找工作不易,博士尤其难

因为工科博士的情况我完全不了解,这里只能单说社会科学领域下的专业

因为没有数据,我也不好说博士就业的情况到底如何,这一部分,我只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如果不考虑(或者条件不够)申请教职or博士后,那么博士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本科毕业生,进入的是同一个就业战场。

除了高校外,招聘条件里写明只招博士的岗位是少之又少的,所以大多数情况,博士毕业生主要是和硕士毕业生竞争的。

比起硕士们,我们有什么优势吗?

基本……没有……

因为大多数工作拥有硕士学位就足足足足足足足够胜任了。

隐形的劣势倒是不少,比如年龄啊,婚育状况啊,大家都懂的。

如果你眼前换不到心仪的工作,那么大概率,(顺利的话)花四年左右的时间拿(混)个博士学位之后,情况并不会有多少改观。

所以我真心的建议各位亲,如果真的有很心仪某个行业,最好的办法就是现在立刻马上就进入,哪怕从最基础的岗位做起,慢慢积累,总好过四年以后你拿着博士学位还需要在最基础的岗位上和比你小很多的孩子们一起竞争。

再补充一个没什么参考价值的信息,我周围去企业就业的经管专业博士毕业生在这几个地方比较扎堆儿——券商的投研部门、投行、咨询公司。但其实大家去看看这些行业的招聘信息,博士学位根本就不是必要条件。

我也确实见过好几例把博士学位证收起来,拿硕士学位证打头阵去找工作的例子。

这背后的逻辑细想也不难理解——用人单位会揣测:你拿着博士学位,就不甘心和本科生拿一样的薪水,做一样的职位,但你的研究能力(这是博士最主要的优势)在大多数工作场景下都没有太多施展的空间,人家自然不愿意为此而付出更高的用人成本。

我从第一份工作(巨型国企)辞职时,前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一个老头就直截了当说:博士不如硕士,硕士不如本科。我看着他中年油腻的大褶子和秃顶,心里狂飙脏话。

后来我才明白,他口中的这个“不如”。未必是指工作能力,而是指“好使唤”的程度。

而这个“好使唤”主要是跟年龄和工作经验挂钩的——这两样,博士都不占优势。

所以说来说去,攻读博士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很难完全等价的在求职时得到认可。

这才是博士普遍觉得找工作好难的根本。

六、莫说找工作,想毕业也不容易

虽然我没有具体大数据,但我周围的情况是,按期毕业率大概只有50%-60%。

也就是说,很多博士生在常规的学习时间内,达不到博士毕业答辩的要求。

和国外情况不同,在国内高校和研究所往往对毕业生有非常明确的发表文章要求。虽然各家不同,但一般来说,稍好一些的高校,至少会要求博士生发表一篇sci或ssci,一篇中文核心才有资格参与毕业答辩。

这个硬性要求是导致延期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而一篇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终拿到录用函这个过程,是需要非常多时间和精力的投入的。反反复复的revise简直让人心力交瘁。

但这份心力交瘁又是多么的令人感恩——比直接退稿强多了不是吗?

除了发表论文(我们通常称为小论文)之外,还有博士毕业论文(大论文)。

一般来说,大论文都跟板砖一样厚。

制作板砖的过程中,霸王防脱洗发水就需要用起来了!

我个人的感觉,目前国内的博士生培养整体是无论宽进严进,相对严出是大概率事件,毕业后博士论文也会面临反复的审核,所以想要在一所比较好的学校“混个博士学位”,那恐怕真的需要非常手段了。

七、读博当然也有好处

追求博士学位这件事,本身还是挺锻炼人的。

起码对意志力和慢性抗压能力是个很好的提升。

博士阶段的学习呢,我认为,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思维训练。

经过严谨的学术训练后,最大的变化是,我“知道自己不知道”!

于是说话就比较谨慎,至少于我而言,抓人眼球的十万加公号文标题我就写不出来,我过不了自己那一关:怎么能红口白牙的胡乱下定义、给结论呢?。

读博如果让一个人变成交大博士那样的,真的是比较失败了。

在知道了自己不知道之后,人应该变得更谦逊。

莫说星辰大海,就是人类社会中,我们依然有许多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博士更应该对这个世界常怀敬畏之心。

至于读博对实际操作层面的提高嘛,也是有的。

举个例子哈!

龙泉寺你们晓得伐?就是拥有好多个博士出家人的那个著名寺庙。

那两位拥有清华博士学位的大师傅写了一本论文举报信这新闻你们看了没?

如今这新闻有后续了。

国家宗教事务局发表声明,那宛如论文一般的举报信内容全部属实……

童鞋们,看到没,读博的好处就是,写个举报信你都能写出论文感,格式严谨,逻辑清晰,说服力强!

开玩笑的。

拿博士学位的过程中,如果是实实在在付出了、努力了,当然会有相应的成长,毕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七,落子无悔

不管为了什么,如果真的决定去攻读博士学位了,那就勇往直前,努力让自己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更有价值一些。

如果意识到做了错误的决定,及时止损也无可厚非。

有没有博士学位,都不影响你走上人生巅峰。

人活着,终究是靠本事。

而有没有本事,跟有没有学位,其实没啥必然联系。

最后,祝找我咨询后毅然决定读博的亲们:北清复交随便挑,sci随便发,在读期间导师好,毕业之后工作好……

最终放弃考博的亲们,恭喜你们,保住发际线比什么都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博士生劝退指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