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课堂开讲啦之三十一丨文献笔记怎么写?博士手把手来教你!

「博士课堂开讲啦」是由博士一对一开办的学术干货分享课堂,致力于帮助学生增加学术相关知识储备,构建系统化的学术论文知识框架。

谁还在说论文太难写?那是因为你还没关注我们!

专注背景提升,助力名校申请。

在每个细分化领域,找到自己的兴趣

第三十一讲丨文献笔记

Lecture Thirty-One丨 technique

文献读了不少

每次想用的时候都找不到在哪里

导致又得重读一遍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苦恼

说明是文献笔记没有做好

这篇博士讲手把手教你做文献笔记

1

为什么要做文献笔记?

大家都知道广读文献十分重要,但是事实上,做好一份文献笔记也同样重要。很多时候,没有做过笔记的文献就像过眼云烟一样,读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被忘得一干二净。而当你想要引用其中的观点时,却又怎么都找不着是在哪篇文章哪个段落里看到过这个观点了。

这个时候,一篇好的文献笔记就显得十分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曾经阅读过的文献,帮助我们迅速重拾研究思路。与此同时,在做文献笔记的过程之中我们还可以更好地理解与吃透文献。


好的文献笔记的作用:

1.帮助更好地理解文献,提取要点;

2.有利于进行复习;

3.便于写作时快速、准确地找到曾经看过的文献。

2

文献笔记的常见误区

一、只在PDF上做简单的高亮标注

有些小伙伴以为只要像下图一样在文献上高亮一下,偶尔在旁边加个评论就是记笔记。殊不知,这样做的话,极有可能在复习的时候,别说笔记,就连文献在哪里都找不到。

二、直接复制粘贴文献内容

简单粗暴地将文献里的文字复制粘贴到电脑里,这个和不做笔记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做文献笔记的基础是要把文章读懂,然后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些关键信息。

三、不记文献出处

这个经常发生在喜欢把文献打印出来用笔标注,却从来不记出处的小伙伴身上。这样的话就容易出现写作时,会想起很多很棒的想法,但是就是不知道在哪里看过的情况。

3

如何阅读文献

一、先看综述

  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明确自己要做  什么,并针对性的去查找文献。

二、有针对地选择文献

  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和学习技术方法。

① 关键词、主题词检索: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保证你所选内容的全面性。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

② 检索某个学者:查SCI,了解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查找这些学者近期发表的文章。

③ 参考综述检索: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④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

三、如何阅读文献

① 注重摘要:摘要可以说是一个论文的窗口。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② 通读全文: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

③ 归纳总结:较长的文章,容易遗忘。好在虽然论文的句子都长,但每段的句数并不多,可以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

④ 增加阅读量: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最后可以融汇贯通。

四、提高阅读的效率

① 集中时间看文献: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② 做好记录和标记: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③ 阅读顺序: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顺序。一般先看摘要和引言,然后看论述,最后看结果和方法论(结合图表)。

五、文献的整理

① 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 pdf, 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

② 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 LTP, PKC, NO。

③ 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

④ 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

六、英文文章写作(阅读文献的副产品)

① 平时阅读文献,注意总结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

② 找3-5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4

如何正确地做文献笔记

今天博士要介绍的是一种很老派但非常好用的做文献笔记的方法 -- Word/Excel记录法。


从整体上来说,一篇文献笔记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索引关键词

主要包括研究关键词、文献类型、阅读原因等。

2. 文献基本资料

主要包括文献标题、作者、刊物及其影响因子、文章发表时间等。

3. 文献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结论等。

4. 阅读想法记录

主要包括文章中有哪些可以借鉴/引申的内容,有哪些精彩论点,可以跟进那些参考文献等。


一、建立索引关键词

这一步主要是为了之后能够更加便捷地检索出相关文献笔记,关键词的建立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制定。博士常用的索引关键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研究关键词、文献类型、阅读原因。

① 研究关键词

这里的研究关键词,可以用 PICO 原则来进行概括。

即:P(Population) ,特定的人群;I(Intervention or exposure),干预措施或暴露因素;C(Comparison),对照措施或对照的标准;O(Outcome),结局指标;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需要,对关键词进行简化与改动。


② 文献类型

主要包括:原始研究(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调查研究)、综述、病例报道、评论等。

③ 阅读原因

即我们为什么要阅读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能为我们提供什么,这一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了解相关的研究方向与研究进展。

② 学习参考该研究的研究方法、流程设计、作者观点等。

③ 学习文献中使用到的地道表达或图表设计。

④ 其他(如导师要求阅读并汇报这篇文章等,可自行备注)。

确定检索关键词后,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以此为文件名(或笔记小标题)的文档,以便于之后进行回顾检索。

二、记录文献基本资料

这一部分需要记录的信息包括文献标题、作者、刊物及其影响因子、文章发表时间,这些内容均被包含在参考文献条目之中。因此,当我们需要做阅读笔记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在 Endnote 等文献管理软件上复制这些内容,或者也可以在百度学术、Google Scholar 等平台中点击引用进行复制。

三、阅读并记录文献的主要内容

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基本在文章的摘要(Abstract)中都可以找到,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研究结论等内容。粗读时,直接复制摘要中的内容即可,在精读时,我们还可以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更加详细的补充。

这一部分示例如下:

四、及时记录文献阅读后产生的想法

这一部分的内容与阅读目的是相互照应的。如果是为了了解相关的研究方向,你可以在这一部分记录这篇文章解决了什么问题,有哪些文献可以继续跟进等。而如果是为了参考相关的实验设计,你可以记录这篇文章中有哪些可以借鉴或引申的地方,有哪些不足可以继续改进等。同时,也可以记录下在阅读文献时发现的地道表达,为文章写作积累素材。

示例如下:

这样,一篇完整的文献阅读笔记就这样做好啦。做好的文献笔记可以按照关键词的不同进行分类,放入不同的文件夹中,这样之后回顾起来也十分的方便。

当然,笔记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既可以使用 word 文档进行记录,也可以通过印象笔记等几款主流的电子笔记软件进行记录。也可以搭配使用 Endnote 等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对文献进行更高效的管理与回顾。不管是哪种记录形式,都可以通过搜索功能对笔记直接进行搜索,也是十分的方便。这样,就再也不用怕忘记曾经读过的文献内容啦。

当然,这次举例的笔记形式也只是一个参考,你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需要来制定适合自己的笔记模板,因为我们记笔记的核心目的是去更好的理解、回顾笔记,而不是流于形式。因此,我们记笔记时也要避免盲目地复制粘贴,最好是要有意识地挑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与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与记录。这样,我们的文献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我们的科研思维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最后,祝大家读文献愉快!

你可能感兴趣的:(博士课堂开讲啦之三十一丨文献笔记怎么写?博士手把手来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