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相对论》5.2 同时性问题

5.2 同时性问题

专利局的天是晴朗的天,

爱因斯坦心里头好喜欢,

一把拉住了好朋友呀,

激动的话语说不完,

呀呼嗨嗨一个呀嗨!

我想只有这首歌能形容爱因斯坦当时的心情,只见他拉着好朋友贝索,一会儿指指外面的钟楼,一会儿又指指自己的手表,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是啊,萦绕心头多年的困惑终于烟消云散了,对爱因斯坦而言,这就是一次思想的大解放!几周以后,《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发表了,在这篇论文中,爱因斯坦没有引用任何人的理论,却不惜笔墨特意感谢了这位一直处于懵圈状态的贝索先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同时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没有同时性的约定,我们根本无法判断两件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和距离。为了研究同时性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切换一个场景,把爱因斯坦放到高速行进的列车里。

如图5-3所示,列车以速度v自左向右经过一个站台,假设车头和车尾“同时”经过站台的前后两端,在车头驶出站台的瞬间,车尾刚好驶入站台,那就说明列车和站台的长度相等。然而,车头和车尾怎么样才算是“同时”经过呢?如果我们站在站台的右端观察,当列车头驶出的时刻,我们恰好收到了车尾驶入的信号,这能够判定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吗?显然不能,因为车尾驶入的信号需要传播一定的时间才能到达右端,因此它只能说明车尾在之前的某个时刻早已通过了站台左侧。


要解决同时性问题,就必须消除光信号传播的时间差,因此,我们就需要站在站台中点观察,由于站台中点到前后两端的距离相等,车头车尾经过的信号即使有所延迟,那也是延迟了完全相等的一段时间。此时,让贝索先生站在站台中间的位置,如果他同时收到了车头车尾经过站台两端的信号,那就证明之前的某个时刻,车头驶出和车尾驶入这两个事件的确是“同时”发生的。从而也可以判定:列车和站台一定是等长的。

但与此同时,爱因斯坦正好坐在这部列车的中部车厢,按照同样的判断标准,他却说,两个事件不是同时发生的,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列车在不停地行进,当站台中点的贝索先生“同时”收到站台前后两端的信号时,列车已经前进了一小段距离。不难想象,如果我们把时间往回播一点也会发现,当车头、车尾“同时”经过站台两端的那一刻,正好就是列车中点经过站台中点的一瞬间。当时,爱因斯坦恰巧与贝索先生擦肩而过,可惜的是,光速是有限的,在他们擦肩而过的瞬间,车头、车尾的事件刚刚发生,事件的信号还不能传递到爱因斯坦和贝索眼中。

在二人擦肩而过之后,爱因斯坦会随着列车继续前进,同时,车头车尾的信号也在以光速传播,如图5-4所示。由于爱因斯坦是迎着车头的信号前进的,所以经过一小段时间后,他会首先收到列车头传来的出站信号。


然后,车头、车尾的信号会继续向站台中点传播,再经过一小段时间,又会如图5-5所示,站台中点的贝索可以“同时”收到这两个消息。但此时,由于列车始终在前进,车尾进站的消息还不能传播到爱因斯坦所在的列车中点。


最后,车尾进站的消息自左向右继续追赶爱因斯坦,再经过一段时间后,才会如图5-6所示,车尾的信号传播到了爱因斯坦的眼中。


所以,在爱因斯坦看来,车头车尾的进出事件并不是同时发生的,当车头驶出车站时,车尾还没有驶入车站,而在车尾驶入车站时,车头早已驶出车站很久了。因此,在他看来,列车和站台的长度也并不相等,站台的长度比列车要短一些。

以上实例说明:相对于不同的惯性参考系而言,不同位置的两个事件是否同时发生,已经没有了统一的标准。因此,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两个位置的空间间隔也不再具有“绝对”的意义,一切的运动变化也只能是相对与某个参考系而言的。接下来,我们继续沿着爱因斯坦的思路分析:在两个相互运动的参考系中,时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质量和能量又具有怎样的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读相对论》5.2 同时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