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记】关于“学科均衡”那些事

从教近三十年,一直都在兢兢业业。因为热爱选择的职业,所以,几十年以来,面对教书这个事,我从不懈怠。

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走近学生,探究学法。尤其是近十年,我将自己几乎全部的精力都用在教书这件事上。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也算是取得了些许成绩。

前几年,刚刚来到双中时,就有好友相劝,让我以后不要那么认真拼命。因为当大家都处于泥潭中时,我如果出淤泥了,那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她懂我,知道我是个认死理的老黄牛。我很感谢朋友的善意,所以进入双中后,工作时也是小心翼翼。可即使是这样,我每年带的都是学校最差的班级,但语文成绩却常常会异军突起。对于这种现象,我一直都战战兢兢。

果不其然,在我一次又一次的成绩位居全县第一时,就在学校就遭受过种种酸雨洗礼。要么说,我厉害学生怕我,所以学生只学语文;要么说,我强势挤占学生的时间,所以学生只学语文。他们看不见我从早到晚扎在语文课本、作业本、教案本的忙碌,也看不见我将将四十就双鬓全白的衰老,更看不见我即使年过不惑却从来没有停止的努力……

于是,为了生存,我只除了在语文课上下功夫外,不再牺牲课余时间让学生找我背诵,不再揪着没写作业的同学苦口婆心。布置作业前总会问一句:“你们今天作业多不多?”适量适度绝对是原则。除了语文课和早读晚自习,不敢随意占用一点其他时间。可即使这样,我的语文成绩也总是会不经意就和所处代课组的档次不一样。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也很无奈。要知道近十年,我所处的代课组成绩总是年级倒一,我也很困惑为什么我就只能在这样的代课组。

而且,让我不解的是,学校领导大会小会在说起学科均衡发展的事时,也是会把矛头直接对准成绩冒头的人。所以,在这个学校,我常常都是一个很尴尬的存在。我郁闷,我苦恼,但也毫无办法。我总不能为了成绩和代课组位次一样,对教材迷迷糊糊,上课马马虎虎,学生不理不睬,作业不批不阅吧?也不是不可以佛系躺平,但良心会痛。

前两年在考核时,就提到代课组有关学科均衡的事。学校将代课组捆绑成一个团队,要求所有学科均衡发展。那时,对于各个学科之间的差异学校有批评,但对教师的考核这个事只占一小部分。

今年,学校似乎又将对教师的考核进行了调整,完完全全把一个代课组的老师捆绑在一起。领导给出的解释是,只有班级整体成绩上去了,才真正出成绩。所以,即使某一个代课老师使出浑身解数让学科成绩上升,如果代课组其他学科成绩滞后,那么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一场空。

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想通过这样的考核规定来敦促代课组内各学科之间的协调发展。让所有科任教师齐抓共管,抓好学生,各科都上升。这个想法,从理想状态来说,是完美的。然而,现实世界却不是童话,很多想当然以为的美好也只能就是想当然。

学科均衡,这个理想状态绝不单单是用同一尺度评价老师、用同一模式培养学生,用人人得高分来判定老师教育质量的高低就能实现的。实际上,我们应当承认,认知及能力差异是永远存在的,因为这种差异既有先天基础又有后天成因。“博才型”学生(学科全优生)与“专才型”学生(偏科生)永远存在,“应试型”学生与“非应试型”学生永远存在。要知道,后者的成才机率和历史贡献往往高于前者。

1930年吴晗报考北京大学时,国文、英文各得了一百分的满分,数学却考了零分,北大不予录取。他不甘心,又转考清华大学,结果国文、英文又考了一百分,数学依然是零分。但清华大学经过慎重考虑,毅然决定破格录取他为历史系学生。吴晗果然不负众望,成为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明史专家。

二十六岁的青年诗人臧克家报考国立青岛大学时,用三句独具异彩、短小精悍却极富哲思的诗,打动主考官闻一多,即使数学考试只吃了个“零蛋”,照样被青岛大学破格录用,所以中国文坛多了一个“农民诗人”。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然而说起“博才型”(学科全优生)人才,我脑海里却一时半会想不起有谁。所以,全优型人才,犹如《蒹葭》中的伊人一样,可能“宛在水中央”,也可能“宛在水中坻”,更可能“宛在水中沚”。但,就很难在“欲界”之“人境”。

教育对象如此千差万别,学科老师就更是性格各异了。我总不能要求代课组其他老师和我一样,把所有时间全都泡在教书这一件事上吧!再说,我一个普普通通的语文老师,凭什么给我的同事提要求。这样的情况,又怎能把学科老师各科成绩死死捆绑在一起考核?不知,这种做法算不算是另一种形式的道德绑架。

期中试后,年级主任再次用他的所谓学科均衡理论,让我这个教书近三十年,拼尽全力将学生成绩提升的人竟无言以对。因为,这次期中考试,我们代课组有五门课程都是倒一,理所当然的班级整体成绩不可能好。所以,我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功夫。

我不知道面对领导所推行的“学科均衡”这个事,我是应该去给数学老师上课,还是去给英语老师改作业,或者给政治老师去维持课堂秩序?再说,术业有专攻,我有那么能吗?

或者,把我的语文课让给她们抓成绩?(其实,我们代课组的其他文化课老师,已经卷到这个班的音乐美术体育课基本成摆设了。)或者,不研究教材,不认真上课,不批改作业,让我的语文成绩也和代课组位次一致,大家持平?一起躺平,一起摆烂,是不是,这样也就学科平衡了?

工作近三十年的人,现在让打击的都不知该如何工作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情日记】关于“学科均衡”那些事)